腾讯云元宇宙(元宇宙云计算)
本文目录一览:
- 1、腾讯走进新时代
- 2、供应链金融企业使用科技前必须知道的八大问题
- 3、阿里腾讯纷纷入局,NFT究竟有何魔力
- 4、元梦送藏品,一汽-大众联手腾讯发行2022限量数字藏品
- 5、山东一男子植入人工心脏需要每天充电
- 6、马化腾曾预言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 腾讯成立XR业务线欲“上船”
腾讯走进新时代
作 者:侃如
来 源:正和岛
新年第一天,腾讯《助力实体经济》品牌片,在央视新闻联播前的时段播出。镜头扫过山川大地、城市乡间、工矿厂房,腾讯拥抱产业互联网,以数字技术助力实体经济,开启新的一程。
十年前,《弹指间 心无间》品牌片推出,腾讯用了亲情、爱情和友情三个故事,与“人心”相连。那一年,腾讯提出了开放战略,定位为“连接者”,走出3Q大战的阴霾,彻底转身。
十年间,腾讯从用户的“连接者”转型为行业的“连接者”,现在再次宣告:要成为国家和 社会 的“服务者”。
01、虚实之辩
这则《助力实体经济》的品牌片,可以看作是腾讯对过去三年的一次成果汇报。
2018年9月,腾讯战略升级,明确“拥抱产业互联网”,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针对制造、教育、医疗、出行、零售等实体行业提出解决方案。
正如这则品牌片中所提及的,在过去三年里,腾讯“以大数据助力农业自动化种植,以人工智能为生产线守住安全防线,智慧零售让两平米小店在线上做大生意……”
而就在这次调整的前一年,2017年初,中国曾掀起一轮“虚实经济”之争。“虚拟经济”重要,还是“实体经济”重要?产业界、理论界卷入其中,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行业观察者、媒体纷纷下场,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这场辩论的背景是,之前一段时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爆发性增长,相比之下,实体经济却显得落寞。是否过于重视互联网产业,而轻视实体经济?虚实之辩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道路选择问题。
辩论之中,共识逐步产生: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互补。
此后不久,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数字经济”也被首次写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发表了看法, “‘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网络强国是目的,一脉相承。”
一年之后的9·30变革,腾讯将旗下toB业务汇集到一起,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正式进军“产业互联网”。这一举措,可以看作腾讯对“虚实之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当国外互联网公司热衷于完全虚拟的“元宇宙”,腾讯正在协助中国的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
02、动能转换
”数实融合,正从选答题变成必答题。” 不久前,腾讯提出了一个新观点。
为什么是“必答题”?
如果说2017年初的“虚实经济”之辩,还是产业发展的优先级之争。时至今日,中国经济还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基本结束。
历史 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还能保持3%左右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
中国需要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制造业转型、“再工业化”,而这需要新的基础设施。
腾讯正在发力“新基建”,助力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
2020年5月,腾讯宣布五年投资5000亿元,发力“新基建”。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网络、量子计算,这些都将是腾讯的重点投入领域。两个月后,腾讯清远云计算数据中心悄然开服,这是腾讯云首个容纳百万服务器的数据中心集群。
而从大国竞争的角度,“新基建”、“新智造”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未来的胜负手。
回顾 历史 ,英国抓住蒸汽机革命的机会,美国抓住了电汽化、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分别成为世界强国。对于中国来说,需要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这是一场以软件和算法为基础的革命,比如 汽车 行业,正在掀起一场“智能 汽车 ”的百年变革。而软件技术,正是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积累二十多年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锤炼出了与世界比肩的数字技术能力。
腾讯的定位非常清晰,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用数字技术能力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助力中国经济转型。
03、挽起裤腿
腾讯开始挽起裤腿、卷起袖口,下农村、入工厂、进企业,心态和方法的转变注定不易。
业内也有同样的看法。在2018年,腾讯宣布进入产业互联网之时,业内就有评论:腾讯缺乏toB的基因,转型困难。
没有太强的toB基因,腾讯并非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进入“产业互联网”,相当于腾讯的又一次创业,需要像武侠小说中周伯通那样,练就“左右互搏”的功夫,才能在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领域都挥洒自如。
腾讯的产业基因,部分来自于十年前腾讯通过开放战略,服务行业伙伴所带来的经验,比如腾讯云正是诞生于此,而更多能力则需要腾讯重新建立。腾讯需要做很多没做过的事,建立不具备的能力。
“右手”的消费互联网,腾讯已经行业领先。“左手”的产业互联网,腾讯通过搭建中台、知识库、产业生态等方式逐步解决。
现在,腾讯正在与三一重工、宁德时代、玲珑轮胎等制造业企业合作,帮助他们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智能制造系统。腾讯云拥有9000多家合作伙伴,在30个行业推出超过400个联合解决方案,三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以数字能力助力实体经济,这是一个变化的侧影: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正在从抓住 社会 红利的“获益者”,转变为开创时代新局的“共建者”。
04、 社会 服务者
腾讯服务的,不仅是实体经济。
2021 年4月,腾讯进行 历史 上的第四次战略升级,提出“可持续 社会 价值创新”战略,首期投入500亿元用于可持续 社会 价值创新。8月,腾讯再次宣布追加500亿元,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现在,腾讯已经与中国 社会 融为一体: 腾讯的用户覆盖中国绝大多数民众,腾讯与中国 社会 的关系,已经跨越利益,进入命运共同体阶段 。
与 社会 融为一体,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完善 社会 基础建设的任务。只有中国 社会 进一步成功,腾讯才能再向前继续发展。
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投入1000亿到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看似与腾讯不相关,但却与腾讯扎根的中国 社会 密切相关。 腾讯选择主动成为“中国 社会 的服务者”。
过去短短二十多年里,在技术浪潮和人口红利之下,头部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成长为一种几乎服务全民的新型 科技 公司。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之中,互联网 科技 公司都应该去思考,如何能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大地承担更多,反哺更多。
这个问题,腾讯在十年之后,酝酿三年的这则品牌片中给出了答案。
供应链金融企业使用科技前必须知道的八大问题
产业数字化、企业数字化、金融 科技 、区块链、元宇宙等这些新的概念和词语,不断充斥了各种论坛和互联网、聊天对话中,如果自己谈业务,不说点这些新词,都觉得OUT了。我们不可否认, 科技 对于产业、企业、金融的作用,企业是否利用数字化来武装自己,不是想不想,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因为参与主体多、跨地域、操作环节多、链条长、单证资料多等特点,非常需要 科技 工具来提效降本和防范风险、增加合作方的信任。各类供应链金融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或者已经利用 科技 工具赋能业务和企业管理中。
供应链金融企业在准备使用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虽然有 科技 的人员甚至 科技 公司帮助,但是仍然对 科技 在供应链金融企业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花了很多钱上了 科技 工具,但是与业务不匹配、 科技 开发过程中成本太高和时间太长、 科技 工具上线后供应链各方主体不愿意使用等问题。
0 1
业务想明白的问题
科技 在供应链金融企业业务中,主要是工具。在使用之前,要对这个工具能够实现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业务中的方法、流程、时间进程等问题如何通过工具来实现,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因为自己没有想明白业务模式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今天想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系统来回修改,要不然只看人家用或者通过别人说就上 科技 公司,很容易上了以后问题没解决还花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生产力想改变生产关系,劳动对象、工具、方法、劳动者都必须都要具备才可以,只有工具,没有其他的是起不到作用的。例如一把好剑,需要有目标、能够使用剑的人和方法、针对的对象,这把剑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现在说一家供应链金融企业 科技 能力强,并不是 科技 强,是业务能力强。
因为供应链金融涉及的 科技 工具大部分都是软 科技 ,并没有什么 科技 含金量,没有 科技 的壁垒,强的是业务能力和把这种能力让 科技 工具实现的能力。对于一些不成熟的没想明白的业务,可以先在线下试验一段时间,等业务模式成熟走通后再把业务 科技 化。当然,对于一些电子应收账款多级流转、票据撮合、信用贷等这些标准化的、市场化程度高的产品,可能更容易想明白,用不着什么深度思考。
0 2
供应链参与主体使用意愿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企业 科技 工具的使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企业自己使用;二是供应链参与主体使用;这其中供应链参与主体使用是核心问题,这相当于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各方主体业务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础,供应链金融企业内部数字化是辅助。供应链上的各参与主体并没有产权的关系,所以靠行政命令来实现几乎很难,一般是靠业务激励等措施来实现。
所以供应链金融企业使用 科技 之前,一定要想好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使用 科技 意愿的问题。如果他们不使用,不上链,那一切都归0。调动供应链各方主体使用 科技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核心企业供应链场景相对好一些,因为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强势地位,上下游企业为了能够与核心企业做生意,一般也都会积极配合,但是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公司与核心企业其实还是两回事,因为集团大了,各方利益主体都在博弈,这个场景还是需要集团决策层支持及公司自己积极的争取说服才可以。
比较麻烦的场景就是供应链服务场景,对于融资企业来说,参与度、配合度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强势的卖方或者买方就很麻烦了。就需要采取另外的辅助方法来完成,不能强制,因为强制就没的生意做。
关于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使用 科技 意愿的问题,第一个要想到的是利益问题,就是各主体上链后有什么利益(包括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其次要考虑系统的使用便捷性问题;再次,供应链各方主体观念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利益、宣传、简单操作等方面下功夫,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0 3
科技 开发和维护成本的问题
科技 工具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大的作用就是降本增效,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我们需要核算一下,使用 科技 后带给公司的利润是多少、支付 科技 的成本是多少。
因为 科技 工具开发是一个很费钱事,不管是自己开发还是委托第三方开发,软件成本、硬件成本、人工成本等都非常高。除了前期开发成本,还要考虑后期的维护成本和再次开发的成本。有人会说,后期不再次开发了,一直用不行嘛?
答案是肯定不行,因为业务是活的不是死的,工具要随着业务的变化不断的迭代和更新,专业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把未来业务发展的事提前都想好了一次性把系统都做好。这么看来, 科技 工具是不是有点像毒品,只要吸上了就戒不掉,需要一直吸?其实真差不都!所以,供应链金融企业使用 科技 之前要核算好业务的收入、利润与成本,不能盲目的投入。
0 4
科技 对公司价值大小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在前三个问题回答的差不多,但仍然还是重点提一下。经常看到有人说,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自己就能挣到钱。这句话看着很有道理,但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客户愿意为这个价值付费,并且能够抵消掉你的成本,你才能挣到钱。或者说你通过服务客户通过资本市场挣能够挣到股东钱也可以。
没有这三个前提,你真的就变成雷锋了。商业和公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不能混为一谈。情怀这东西吧,在自己能够挣钱的前提下可以谈。我经常说,人是因为有了钱才讲情怀的,不是因为讲了情怀才有钱的。
前面我们说过, 科技 开发的成本很高,而且还需要不断维护和迭代,这些 科技 工具带来的价值其实是多方面的,不是只有一个,例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防范风险、增加信任、保证质量等,所以我们要综合计算,算不好很容易亏钱的,甚至 科技 就成了一个摆设,建设完了就完了,只有成果没有成效。
0 5
信息安全和稳定性的问题
任何工具都有优势和劣势,都有它适用的边界和条件, 科技 工具更不例外。 科技 工具虽然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带给我们的价值很大,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企业在使用 科技 工具中,信息的泄露、不当使用、不慎删除、系统冲突信息丢失、黑客病毒入侵等问题,经常出现,还有的供应链公司受到黑客的威胁损失财物等。这其中核心的是储存信息的服务器一定要安全,目前绝大部分公司都是采取租赁第三方云的模式,例如用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利用他们的好处是成本低、而且安全。
供应链金融企业并不是主要从事 科技 业务的,无论在技术专业性方面、安全防护方面、财力等方面,相比这些第三方云公司差很多,我是建议尽量用这些公司的云服务来储存信息。当然,如果自己母公司,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用自己的也可以。但是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公司其实不多。
除了服务器的使用外,信息的录入、变更、删除、查看、下载等行为,公司要制定严密的、互相制约的制度和权限,以免个人或者部分人的行为不当给公司信息造成损失。例如在前几年,一家电商公司,一名员工跟公司发生冲突,拿着系统的UK回家,删除了公司的全部信息,虽然最终找回了大部分,但是仍然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0 6
自建还是外包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 科技 的开发和维护、迭代,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供应链金融企业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身上,其实并不在 科技 ,而且对于B端业务,更新迭代并不需每天每周进行,有的半年、一年以上才会有,所以,如果开发成本高,自己又没有那么多的开发任务,自己养一个 科技 团队来开发,是非常不合算的一件事,让本来成本高的事更加高。
其次,供应链金融 科技 虽然用的不是硬 科技 , 科技 含量没有那么高,但是把供应链金融业务转为 科技 工具来实现,是需要能力和专业性的,没有干过和接触过的人,其实很难干好,自己雇佣 科技 团队开发,很可能开发不出来、或者开发出来的系统漏洞百出、长时间开发不出来等问题。所以现在大部分供应链金融企业其实都是委托第三方的 科技 公司开发,而不是自己开发。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重点说一下,大家都知道 科技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作用, 科技 已经成为供应链金融企业必备工具,也算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只是做业务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甚至业务较少的必要条件都不能算,所以供应链金融企业不能认为 科技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后自己组建团队要构建核心竞争力,这其实完全是错误的。
任何时候业务本身才是核心, 科技 只是实现业务的工具而已,再说外面市场上 科技 公司都已经非常成熟了,没有必要自己建。做供应链金融的一定要有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思维,不能有想吃饭就开个饭馆、想住店就开个酒店的想法,要合作,要集成。
0 7
技术成熟度问题
虽然目前应用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大多数技术已经成熟,但是还是一些技术目前不成熟、不稳定,例如区块链、物联网的设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开发等等,任何的技术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使用 科技 之前,要有这个认识,依靠 科技 ,但是不能完全相信 科技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仍然要通过人工复核和深度参与,并对这些技术不成熟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设置好应急处理方案,不至于出了问题就麻爪。
0 8
关于监管的问题
目前就第三方金融 科技 的监管,国家还没有出台硬性的一些规定,只是人民银行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标准规范。对于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例如银行、保险、证券等公司自身经营系统,银保监会、证监会都出台了强制性的规定。
供应链金融业务,因为涉及的主体比较多,产业供应链端、金融供应链端都有,目前供应链场景方,是 科技 使用的核心,对于这方面的监管,国家也没有出台硬性规定,但是我们应该可以预测到,金融行业相比实业来说,风险大、涉及面广等特点,未来强监管、有一定要求是必然的。
所以对于国家一些监管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和规范,可以参考来执行,等到国家真的出台文件,也不至于不知所措,即使不出台,这些文件里的内容,对于指导供应链金融 科技 的发展也非常有指导意义。国家对金融强监管是必然的,不要有什么侥幸心理。
产业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企业管理数字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不管你是认可还是不认可,都阻挡不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各种办法如何利用好它为自己赋能,为产业赋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记住:抛弃你的永远都不是时代,而是你自己!
作者:鲁顺 五道口供应链研究院院长
阿里腾讯纷纷入局,NFT究竟有何魔力
一夜之间,NFT成了风口。
这个看似只会流行于极客圈的概念,如今在“圈外”异常火爆。2020年开始,从埃隆·马斯克到姚明,从可口可乐到迪士尼、漫威,再到LV、GUCCI、eBay、Facebook,各路人马都开始玩起NFT。
天价拍卖是NFT出圈的重要推手——数字视觉艺术家Beeple的一套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NFT的方式在佳士得拍出了6935万美元的天价;推特CEO发布的那条仅由五个字组成的“世界上第一条推特”被转让拍出290万美元。目前,世界上已有4位加密艺术家因其作品在NFT领域受到热捧而身价上亿。
千奇百怪的东西被铸成了NFT,例如乔布斯手写的“工作申请”、NBA赛场的高光时刻、球鞋、微信/QQ头像、虚拟石头、佛教护身符、房产、万维网源代码、诺贝尔奖论文、《时代周刊》封面等。
“万物皆可NFT”的场面里,NFT到底是什么?
NFT是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其“非同质化”意味着每一个NFT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这意味着当一件作品被铸成NFT之后,这个作品就成为了区块链上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
技术革命、版权保护变量、投机泡沫、元宇宙序曲……不同人眼里NFT承载的意义大不相同。随着NFT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玩家拥抱这一新事物。在艺术领域兴起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寻求入局NFT。它究竟会带来什么变化,大厂们又意欲何为?
从最实际的技术落地成果看,文娱、艺术产业是目前NFT最热情的拥抱者。
NFT则为解决版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当一个作品被铸成NFT上链之后,这个作品便被赋予了一个无法篡改的独特编码,以确保其唯一性和真实性。这样,无论该作品被复制、传播了多少次,原作者始终都是这份作品的唯一所有者。
不仅如此,相比于传统的艺术品交易形式,当NFT流通时,其所有权的每一次转移都意味着创作者能从中获利,以交易平台Super Rare为例,进行一手交易时,艺术家获得85%的收益,平台获得15%;再次交易时,卖家将获得90%,艺术家则获得10%。而在传统交易方式中,即便原作在多次流通中被炒至天价,艺术家也难以从中再次获利。
潜在的获利可能性吸引了投机客到来,加上已有的NFT高回报案例,不少入局者期望买下的NFT能一夜升值。
跟踪NFT市场活动的网站nonfungible.com的数据显示,今年Beeple的作品在佳士得以超过 6000 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后,当周的NFT市场交易额首次达到1亿美元。尽管此后加密货币市场的走低对NFT交易额有一定影响,但是在5月初,NFT市场当周的交易额飙升一度接近2亿美元。
在热情高涨的艺术家、极客、投资者等各方的拥趸之下,海外已经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NFT交易机制——创作者将NFT首次发布后,其他买家能够在NFT交易平台中不断进行二次转手和购买。
一件NFT被首次售出的过程发生在一级市场。海外市场中,火爆的NFT项目颇多,nonfungible.com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有三个NFT项目在一级市场中的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且目前市场有四个项目价值在千万以上,其中最有价值的NFT项目MeeBits价值9076万美元。此外,售卖NBA球星高光集锦的NBA Top Shot和出售像素头像的CryptoPunks等也是非常火爆的NFT项目。
发行后的流通过程即是二级市场交易。除了全球最大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OpenSea以外,交易平台Nifty Gateway、MakersPlace、Rarible等也十分活跃。多数NFT交易平台基于公链“以太坊”,但由于以太坊吞吐量低、交易费用高、通道拥挤,一些平台也会选择基于Flow、GSC等新型公链。此外,OpenSea、Rarible等大型NFT交易平台也具备一级市场的“发行”功能。
相比海外的火爆,NFT在国内的发展稍微晚了一步,但如今入局NFT的国内玩家已经越来越多。
NFT在中国的流行,也是以艺术为起点。中国加密艺术家宋婷,是2020年中国NFT加密艺术拍卖记录保持者。今年3月以来,音乐人高嘉丰、阿朵先后发布了自己的NFT数字音乐作品,并被高价买下。
不过动作更显眼、影响更大的是企业和机构的入局,目前,最为积极拥抱NFT的机构之一是音乐版权机构:
今年5月,阿里拍卖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随后支付宝在6月联名敦煌美术研究所、国产动漫《刺客伍六七》推出4款NFT付款码皮肤;7月,网易旗下 游戏 《永劫无间》IP 也授权发行了NFT;腾讯则在8月上线NFT交易软件幻核APP,首期限量发售300枚“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NFT”,腾讯音乐(TME)也宣布首批限量“TME数字藏品”将在QQ音乐陆续上线发售。
但是与多数海外NFT交易平台选择的公链不同,腾讯和阿里巴巴在进军NFT领域时,分别基于的是自家公司打造的至信链、蚂蚁链的联盟链。相比公链,联盟链参与方可控、且隐私保护能力较强。此外,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推出的NFT均无法进行二次交易。
比如,用户在购买“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NFT”后,仅能对其观赏和收藏,平台不提供二次交易的机会,目前用户也无法在平台上线自己的NFT作品。同样的,用户对支付宝付款码皮肤也只能观赏和收藏,无法将其转赠和二次交易。
在国内NFT发展尚不成熟的背景下,大厂的谨慎显然为了不让试水演变成投机客的炒作热潮。但文娱产业和 科技 企业的相继入局所透露出的信号同样明显:NFT,已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人们对NFT的态度分为两极:支持者们认为NFT不仅会影响版权保护方式,用更长远的眼光看,NFT将使“元宇宙”概念成为现实;但反对者却觉得,NFT不过是一种投机的新方式。
两者都不无道理,NFT带来的影响本身就是多重的。
元宇宙指的是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相互影响,并且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NFT则可以作为元宇宙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映射虚拟物品,成为元宇宙中原生资产的主要载体。
今年3月,由于 游戏 公司Roblox在IPO招股书中写到“Metaverse(元宇宙)正在实现”,之后的这半年里, 游戏 行业迎来元宇宙热潮。据财联社报道,2021年上半年,NFT类区块链 游戏 融资高达14亿美元,NFT区块链 游戏 Axie Infinity的日活跃用户数量高达25万。
一些与区块链毫不相关的参与者也在入局NFT 游戏 ,8月4日,法国 时尚 巨头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宣布推出自己的NFT手机 游戏 ;7月,可口可乐发布了能在去中心化虚拟现实平台Decentraland上穿戴的NFT虚拟设备。
USDT发行商Tether的前联合创始人William Quigley在7月的一场采访中表示:“NFTs作为一种独特的 娱乐 形式,将与电影、音乐和视频 游戏 并存。所有不能吃的消费品都将成为NFT。
支持者把NFT作为信仰的一部分,但对NFT发展持谨慎、乃至负面态度的人也不在少数。
投机是NFT热潮中最显著的乱象。价格越炒越高的NFT,让越来越多的圈外人眼红,也不断吸引着新玩家急切入场。不少声音将NFT与前几年的“空气币滥发”进行类比,彼时,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交易所对空气币审核不严,造成空气币大量涌现,交易所因而被质疑肆意“收割”项目方与投资者。
NFT会步入空气币的后尘吗?目前还没有答案。尽管不少名人力挺NFT,但质疑NFT的声浪之大难以忽视。
Coinbase的创始人Fred Ehrsam早前表示:“90%被制作出来的NFT,可能在未来的3到5年里失去价值,几乎一文不值。这与90年代后期的早期互联网公司的情况是一样的。”而早前作品被拍出高价的艺术家Beeple,也在接受CNN《First Move》时表示NFT以693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是 “疯狂”的。
莱特币创始人Charlie Lee也认为仅有少数的NFT具有极高价值,例如毕加索这样的知名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但是,“由于创建NFT的成本几乎为零,假如艺术家为了获利而蜂拥进入这一领域,那么市场就会被这种狂热所淹没,供应将压倒需求,价格最终将崩溃。”
监管是NFT可能面临的另一压力。国内大厂推行NFT时的谨慎态度反映了其对合规的重视。阿里巴巴、腾讯一再强调其在NFT领域布局的范围和界限。
针对外界对NFT是否相当于发行代币的误解,蚂蚁链曾明确表示:NFT不是虚拟币。“NFT是解决数字艺术品确权的一种有效和可靠的技术手段,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分拆性,不具有等价交换物的特征,和比特币等虚拟币有着本质区别。”
在腾讯研究院举办的线上圆桌论坛上,腾讯云区块链产品总监秦青也表示,NFT在联盟链上发行可以做到真正地去掉货币的属性,“我们推断联盟链发行的NFT是可以合规的发出来的。”
NFT是复杂的,其虽是更好的版权保护方式,却也存在潜在的炒作属性,在国内发展的道路中面临监管也不可避免。如何能够让NFT的发展扬长避短,所有中国参与者都需要 探索 NFT合适的发展路径。
元梦送藏品,一汽-大众联手腾讯发行2022限量数字藏品
虎年新春来临之际,一汽-大众携手腾讯推出“一汽-大众2022年限量版数字藏品”,为车主用户献上了一份特别的“数字年货”。用户可以在一汽-大众官方APP上实名认证登记,通过限定抽签的方式即可领取。
数字藏品是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特定数字作品、艺术品和商品,每个数字藏品都有唯一的编号,它让我们在数字时代,真正拥有“专属”于自己的数字资产。“一汽-大众2022年限量版数字藏品”由一汽-大众携手腾讯智慧出行、腾讯云「至信链」推出,依托腾讯云「至信链」提供的区块链技术,每份藏品都拥有唯一标识(数字藏品ID),不可窜改,可永久贮藏,并随时鉴赏分享。
此次活动,一汽-大众为995位一汽大众APP的年度之星带来专属的“年度之星限量纪念币”,每一枚纪念币都具有3D立体形象,有其独特的造型和含义。同时,一汽-大众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5000个新春限量涂装车辆藏品抽取机会,在ID.4或ID.6车身上融合了虎年元素的独特涂装设计,包括活力虎、守护虎、买买虎、创新虎和人气虎等款式,将科技感与国潮元素结合,色彩张扬,十分吸睛。
近来,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数字藏品呈现大热势头,人与数字世界虚拟物品的联系愈渐密切,一个喜欢的IP角色或者一张限定的音乐唱片,都可以被放上“数字收藏架”。例如,超人气国漫IP《一人之下》数字秘籍藏品限量发行6000枚,开售1秒即售罄。纪念NBA球星库里的数字藏品,开售5分钟即售罄,销售额高达146万美元。
数字与藏品结合,将最大限度发挥两者价值,成为数字营销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藏品本身拥有独特性、艺术性和收藏性。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加持,将藏品部署到线上平台,具有更宽广的社交网络和传播裂变性。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赋予藏品唯一确权,交易追溯可查。
针对汽车行业的营销特性,腾讯智慧出行推出了汽车行业数字藏品aPaaS平台,提供数字藏品运营全链路能力支撑,包括帮助品牌方快速构建数字藏品的创建、发行、活动的能力以及公私域联动数字藏品典藏馆的建设。不仅支持企业自行按照营销场景制作分发,还支持企业便捷的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开发的方式,进行小程序或系统的集成,实现品牌营销的数字资产一体化管理。
此次腾讯与一汽-大众借新春之际推出年限数字藏品,是一次拥抱前沿科技的创新营销数字化尝试,通过应用新技术驱动营销体验升级。未来,还将通过多层次的价值塑造,探索数字藏品和营销结合更大的想象空间。
山东一男子植入人工心脏需要每天充电
通信
1、GSA:全球5G商用网络已达200张 5G终端已发布1257款
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的最新更新,截至2021年12月底,78个国家/地区的200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一项或多项符合3GPP标准的5G服务。GSA还报告称,72个国家/地区的187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5G移动服务,45个国家/地区的83家运营商推出了符合3GPP标准的5G固定无线接入服务。“通过全新的、基于云的、虚拟化的、基于微服务的核心网基础设施,引入5G SA技术的一些预期益处包括更快的连接时间、对海量设备的支持、能够更快更灵活创建服务的可编程系统和网络切片(在切片中对SLA管理的支持得到了改善),以及新空口承载语音(VoNR)的出现。”GSA称,“5G SA的推出将有助于简化架构、提高安全性并降低成本。5G SA有望实现定制化,并为企业、行业和政府客户量身定制新的服务和收入机会。”
2、中国信通院:2021 年我国 5G 手机出货量达 2.66 亿部
今日中国信通院发布消息,称 2021 年我国 5G 网络建设日趋完善,用户数屡创新高。随着 2021 年 7 月《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的推出,截至 2021 年 12 月底,各省市共出台各类 5G 扶持政策文件 583 个,其中省级 70 个,市级 264 个,区县级 249 个。统计结果显示,截至 2021 年 11 月底,我国累计建成 5G 基站 139.6 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市区、超过 97% 的县区以及 50% 的乡镇镇区。电信运营企业共建共享 5G 基站超过 80 万个,促进 5G 网络集约高效发展。5G 行业虚拟专网为工业、矿山、电力、物流、教育、医疗等垂直行业企业充分利用 5G技术优化生产管理、赋能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条件。截至目前,我国建成并商用的 5G 行业虚拟专网已超过 2300 个。
智慧城市
3、《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正式发布
近日,由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组织编制的《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软通智慧 科技 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山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盈嘉互联(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智能城市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41家单位共同编制。当前,城市数字孪生已经发展成为支撑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做好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工作整体规划,有序推动相关标准制定与应用实施工作,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组建了城市数字孪生专题组,并组织编制了白皮书。白皮书在系统研究城市数字孪生内涵、典型特征、相关方等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数字孪生技术参考架构,梳理了城市数字孪生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场景,总结了城市数字孪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国际国内标准化现状。在此基础上,白皮书 探索 形成了“城市数字孪生标准体系总体框架(1.0版)”,并提出了拟研制标准建议和标准化工作建议。白皮书构建了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路线图,为后续相关标准研制、应用实施指明了方向。
工业
4、阿里云为100座垃圾焚烧炉装上工业大脑,全年可多发3.6亿度绿电
据悉,全国近30个城市的100座垃圾焚烧炉已装上阿里云工业大脑,通过AI技术使生活垃圾焚烧的环保指标更稳定,单位发电量提升,全年可多发3.6亿度绿电,相当于一个中型水电站的发电量。据阿里云智能制造与能源电力技术总经理孔令西介绍,全国有近30个城市的100座垃圾焚烧炉都已引入阿里云工业大脑,北至吉林松原,南到广东佛山。通过AI技术提高生活垃圾发电效率,全年可多发3.6亿度绿电。据了解,到今年年底,全国约300座垃圾焚烧炉将应用工业大脑AI技术。
5、工信部:到2023年初步建立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工信部印发《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明确到2023年,初步建立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不少于20项相关标准;对于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细分领域,实现智能装备、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标准基本覆盖,重要的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集成互联标准有所覆盖;其他细分领域优先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实现重要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示范应用。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不少于40项相关标准;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细分领域智能制造标准较完善;其他细分领域智能工厂标准全面覆盖,重点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集成互联标准有所覆盖;实现智能制造标准在行业广泛应用。
6、冬奥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 100% 使用绿电,有望实现碳中和
根据财联社消息,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冬奥充分利用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的场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同时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具体来看,四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 5 万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 100% 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了 8 成,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
医疗
7、男子植入人工心脏需要每天充电
1月13日,山东青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山东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顺利出院。不过,与别人不一样的是,患者黄先生的“心脏”每天都需要充电。二十多天前,黄先生因终末期心力衰竭,在该院成功植入了一个国产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恢复情况良好,但从此黄先生随时都要携带一个黑色的小挎包,这个外部装置通过一根经过腹部皮下隧道的细电线与“人工心脏”连接起来,装置包括电源、可充电电池以及一个监控器,给予“人工心脏”电力支撑。
网络安全
8、Facebook面临200亿索赔 被指收集4400万用户数据
近日,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母公司Meta在英国面临一桩索赔金额超23亿英镑(约合32亿美元)的集体诉讼,该公司被指控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利用4400万用户的个人数据。诉讼称,Facebook通过强加不公平的条款和条件,要求消费者交出宝贵的个人数据以访问该网络,从而赚取了数十亿英镑。Facebook表示,人们使用它的服务是因为公司为他们带来了价值,而且“他们能够有效控制在Meta的平台上分享什么信息以及与谁分享”。
9、小米手机被污“审查”信息?德国BSI:查无实据
1月13日,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BSI)向小米公司发出通知,确认没有证据表明小米手机存在“审查”功能。2021年9月,一份出自立陶宛的“产品调查报告”声称,在欧洲销售的小米手机具有内置检测和审查功能。对此,BSI进行了三个半月的调查,并最终得出结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也不需要进一步调查或采取其他措施。针对前述报告,通知特别指出:“BSI无法侦测到原报告提及的过滤列表的传输行为。” 小米发言人表示,很高兴BSI证实了小米遵守欧盟和各国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法律。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显示,2021年三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市场中,小米份额排名第二,是欧洲销量最高的中国手机企业。
10、全国首例刷单案宣判,百度获赔205万元
因认为网络公司通过设置广告任务发布平台等行为,帮助用户制造虚假点击数据,扰乱排序结果,原告北京百度网讯 科技 有限公司(百度)将被告深圳市我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我爱网)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00万元。海淀法院经审理,一审判决我爱网登报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及合理开支5万元。该案系全国首例涉人工刷量平台干扰搜索引擎算法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元宇宙
11、虚拟数字人发展提速,多家银行宣布“造人”
12、分析师:元宇宙兴起 芯片制造商或成最大赢家
据国外媒体报道,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元宇宙的爆火,全球芯片制造商或成为这一竞赛中的最大赢家,相关技术不断涌现,其他 科技 相关行业也将从中受益。新加坡商业银行星展银行(DBS Bank)首席投资官Hou Wey Fook表示:“元宇宙真正的赢家实际上是 科技 公司。并且由于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吃到最大红利的将是半导体公司。” 一份 财经 分析报告称,元宇宙中涉及到的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需要其芯片包含高级处理节点,只有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符合要求;像联合微电子、中芯国际等规模较小的芯片厂可能只能从供应链中价值较低的部分获益。
AI
13、三星宣布世界首款搭载 MRAM 非易失磁阻内存的电脑:可用于 AI 运算
据外媒 techpowerup 报道,三星电子今日正式公布了世界首款搭载 MRAM 内存的电脑,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网站,并即将在杂志上发表。论文题目为《用于内存内计算电脑的磁阻存储器件交叉阵列》,相关电脑可以用于 AI 运算。目前的计算机大都采用独立的 RAM 内存以及独立的硬盘存储,但是为了提高运算效率,业界一直在开发非易失的内存,能够兼顾硬盘和内存的功能,同时有助于大大降低功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开发了 RRAM(电阻随机存储器)、PRAM(相变随机存储器)等,已经有了原型机。三星采用的 MRAM(磁阻非易失随机存储器)具有高速、耐用、容易量产等优点,但是由于功耗问题,此前迟迟没有正式亮相。具体来看,研究者成功开发了一种新的 MRAM 阵列,通过新型“电阻”和计算架构,替换当前采用的架构。据了解,搭载 MRAM 内存的电脑经过 AI 运算性能测试,识别手写数字的准确度达到了 98%,人脸识别准确度达到了 93%。
传感器
14、TOF 在消费类电子市场遇冷,消息称今年仅苹果一个高端玩家
根据韩国消息称,三星公司正计划重新设计在高端智能手机上使用相关传感器镜头,并考虑放弃 TOF 传感器。换句话来说,三星 Galaxy S22 系列或将取消搭载 TOF 镜头。针对目前 TOF 的市场现状,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在手机这一市场,2022 年仅苹果一个玩家配备 TOF,其它家都没有配备 TOF 的产品。” 该人士认为,TOF 在手机市场还将会打持久战,目前各大手机品牌厂商都在折叠屏上下功夫,而 TOF 要等 AR 市场起来其价值才能更好的得以体现。深究其原因,该人士坦言,目前 TOF 这一市场还缺乏应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手机厂商利润薄导致。
智慧教育
15、小米集团与全国多家高校共建小米工作室,旨在培育专项人才
据小米官方发布,目前,小米集团与全国多家高校共建的小米工作室陆续揭牌启用,小米集团 2021 年与高校的人才合作工作顺利收官。同时,小米携手国内多家高校的合作历程进入新阶段。首批小米工作室已在清华大学、电子 科技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 14 所国内知名高校落地。小米集团深刻意识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高校,产业实践的经验在企业。在当前就业环境的大背景下, 社会 对人才提出了全新标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也需要与时代要求良好衔接。通过小米工作室校企协同育人的新理念,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模式、更高的服务标准、更好的技术平台,为 社会 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的高素质、高技能、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马化腾曾预言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 腾讯成立XR业务线欲“上船”
据悉,腾讯XR业务线此前面向内部开放的岗位超40个,覆盖内容生态、运营、技术研发等方向。从岗位设置可以判断,腾讯XR业务线将对XR领域进行全链路布局,包括软硬件以及行业生态。
而此次接管该新部门的沈黎,是 游戏 行业的老将,对技术方面有深入研究。过去,沈黎曾在育碧工作近10年,一直负责技术、引擎内容,开发过多款3A 游戏 ;后来加入Epic Games China做CTO,负责商业引擎的研发。
2013年,沈黎加入腾讯,先是担任腾讯互娱合作研发产品中心总经理,并于2017年开始做NExT工作室。据悉,NExT是“New Experience Technology”的缩写,意味着对新体验和新技术的 探索 。
过去几年中,沈黎在不同时间点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提到过新技术与 游戏 的关系。比如沈黎曾提出,“新技术的导入,为 游戏 本身带来很多新的想象力,也让 游戏 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受局限的数字场景,变得超级,规模也更加巨大”。
他还认为,“ 游戏 行业永远都不会有算力过剩的情况,我们永远需要更强的沉浸感、更大规模的内容交互。当我们有能力去制作更强沉浸感、更大规模的内容交互时,我们发现,还需要更好的技术来实现更高效的内容生产能力”。
再比如2016年时,沈黎谈及VR话题时称,要推动VR产业爆发,需要用户体验整体革命性提升,如头盔的舒适度、传感器的延时,以及根据VR的特性创造出有价值的VR内容,而不是把以前的 游戏 移植到VR里。
从过往经历来看,沈黎与腾讯XR业务线比较匹配,接下来他能带领新部门做出怎样的成绩,也值得期待。
另外,此次设立XR业务线,也是腾讯从集团层面做出的一次战略部署。在内部邮件中便指出,IEG 这次的组织架构调整,是因公司发展需要,并经总办讨论决定的结果。
早在2020年底,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便提出,在企业的成长中有一些关键机会,跨过去能飞得更远,跨不过去会掉队,甚至倒下。而在其看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
马化腾当时表示,从实时通信到音视频等一系列基础技术已经准备好,计算能力快速提升,推动信息接触、人机交互的模式发生更丰富的变化。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意味着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实体和电子方式的融合。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由实入虚,都在致力于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
因此,马化腾也做出判断,“随着VR等新技术、新的硬件和软件在各种不同场景的推动,我相信又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就像移动互联网转型一样,上不了船的人将逐渐落伍”。
作为腾讯一号人物,马化腾的思考也会向下传导。而在腾讯的六大事业群中,CSIG和IEG是承载全真互联的两个主要事业群。
围绕这几个技术趋势,腾讯云从海量算力、实时分析、极致传输三个方向上,进行了相关研发,并已经有一定产出。比如算力方面,腾讯云针对AI计算、视频处理、高性能网络等三个场景推出了自研芯片。
而与CSIG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做应对不同,IEG与全真互联的贴合度会更高,这也是把XR业务线设立在IEG下面的原因之一。
今年4月,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围绕“元宇宙”话题做了一场分享,实际上,当下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和马化腾提出的“全真互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马晓轶提到,如果给元宇宙规划一个路线图,那现在讨论元宇宙的细节还太早。在其看来,实现元宇宙的一些关键技术会在2025-2027年之间大规模面世,而真正铺开来做,要等到2030年。
在技术层面,马晓轶称,目前人机接口方面的技术路线图发展得很清晰,除了电池受到不少限制外,其他方面几乎都有了解决方案,且都在进展当中。
而在内容层面,马晓轶则认为元宇宙内容会分成专业内容和通用内容两个维度。“2030年会是一根基准线,在那之前,元宇宙还会是专用阶段,之后,才可能有机会走向更通用的状态”。
游戏 ,则是专用内容的一个重要代表,这是腾讯的优势领域,也是未来最有可能先获得突破的领域。马晓轶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放在过去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大规模虚拟世界场景,在逐步实现。
不过,整体来看,无论是元宇宙还是全真互联,距离真正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只不过,目前的方向已经比较清晰,腾讯此时成立XR业务线,也是在布局下一个时代。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关于腾讯云元宇宙和元宇宙云计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维启网络。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