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政企(华为云 企业)

admin 169 2022-11-10

阿里云服务器优惠多,折扣错,惊喜多,请咨询:www.wqiis.com

本文目录一览:

专访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数字化转型是产业经济稳定的关键

“通过600多个项目实践,我们发现已经有30%的项目进入企业核心生产系统,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进入行业核心业务系统,AI正由‘人工’智能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11月24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论坛上,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叶来在演讲中透露,经过测算,AI进入企业核心生产系统会带来超过18%的盈利和效率提升。

郑叶来强调,站在政企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华为云的目标是要构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通过技术创新助力政企行业伙伴轻松跨越技术鸿沟,帮助政企客户更好地聚焦在业务创新上。

疫情进一步放大政企上云紧迫性,华为云受国际环境变化影响较小

新京报贝壳 财经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云计算在赋能千行百业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郑叶来: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变化,更进一步放大了政企上云的紧迫性。因此,通过推动各行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难题的关键举措。

在此背景下,华为云在“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加速AI落地”三个方面也做了进一步的技术创新,提高行业数字化高效创新能力,使能数据治理和运营,释放海量数据价值,推动跨行业的可信数据融合和协同,通过为政企提供完整的云数智融合服务,进一步加速政企智能化升级。

新京报贝壳 财经 :现在华为整体上处于非常特殊的时期,华为云的业务有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郑叶来:从华为来讲,我们知道,云本身是一个软件为主的产品,云的软件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个代码敲出来的。云本质是一个软件产品,不是硬件产品,当然硬件强会发挥更好的性能。

从这个角度讲,华为云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我们一直讲多样性算力,既是客户选择的结果,也是技术发展的选择。原来做服务器做存储的时候,那是一个一体机,是一个盒子,需要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拼命追求制程。到云的时候我们发现,云的前端服务化,就实现了算力的重新定位。因为服务的对象不关心后面用的是什么制程,感受到的只是服务。云的本质练的是什么?练的是团队软件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未来应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把软件能力踏踏实实打造好,真正体现出架构的能力。

新一代AI将结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混合云要实现真正的云化服务

新京报贝壳 财经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迭代的趋势是什么?

郑叶来:AI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两个阶段。知识驱动的人工智能包括知识、算法、算力三要素,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包括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深入行业生产系统,解决行业的实际问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则是要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结合起来,通过同时利用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四个要素,构造更强大的“四位一体”AI。由“三体”走向“四体”,这是AI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新京报贝壳 财经 :很多云计算厂商都在强调混合云,华为如何看待混合云这个新趋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是真正要实现云化的服务,而不是传统的服务。今天我们讲企业数字化、进入智能时代,政企就需要AI、区块链、IoT、大数据等新技术。这种情况下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如果再像以前一样一年交付一个版本、两个版本,就根本玩不下去。

我们今年发布的华为云Stack,就是要重新定义混合云,全新混合云可以持续同步公有云能力,可本地化部署,从资源混合到能力融合,匹配政企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用户视角一朵云。目前,华为云Stack已经在全球交付了4000多个项目。面向未来,华为云还将进一步完善混合云的解决方案,满足政企转型的复杂需求。

云市场年交易额超10亿元,华为云要构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新京报贝壳 财经 :华为进入云市场已经三年了,你如何评价过去三年华为云取得的进展?

郑叶来:三年前,我们正式发布华为云。我们有三点初心:第一,把华为在ICT领域的研发投资以云服务的形式变现。第二,把华为30多年积累的各种能力,通过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第三,为华为自身,包括华为终端云服务、内部IT,提供云底座支撑全球业务发展。

经过3年的持续努力,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华为云已上线210多个云服务,有210多个解决方案服务全球客户,汇聚了150万全球开发者,携手伙伴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45个可用区。云市场上架应用3500+个,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

新京报贝壳 财经 :当前的云计算竞争很激烈,你对华为云的市场份额和排名有什么样的期待?

站在政企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华为云的目标是要构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通过技术创新助力政企行业伙伴轻松跨越技术鸿沟,帮助政企客户更好地聚焦在业务创新上,无需在基础设施的选择、升级上浪费时间。而这也正是在新基建时代,华为云之于政企智能转型升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华为云、阿里云、天翼云,谁来撑起政务云的天?

近年来随着政务云用户对资源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其所支撑的业务范围也随之扩大,如今的政务云已经成为数字政府、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了。据工信部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65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2.35%。

随着政务云市场的逐年扩大,相关的行业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当前,政务云市场的参与厂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为代表的基础电信企业;二是以浪潮云、华为云等为代表的传统IT技术企业;三是以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四是以神州数码等为代表的系统集成商。 总之,各类云玩家的背景虽然不同,但对政务云市场却都是势在必得。

难以忽视的G端市场

那么,为何众云服务巨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政务云市场呢?这或许与政务云市场本身的特点分不开。

首先,政务云市场规模巨大。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政务云发展白皮书(2018)》预测,至2021年,政务云将以813亿元规模占国内云计算市场总规模的43.8%,几乎接近于中国云服务行业的半壁江山。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2026年中国政务云市场将不断发展,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其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其次,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正助力政务云加快落地速度。 从2017年《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推出,到2018年《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各种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极大地加快了地方政务云的落地速度。

远的不说,2019年6月份云南省政府推出的“数字云南”项目,就将预计的总投资额提到了1033.44亿元,涉及地方政务云项目达到了210个,仅此一个项目就吸引了包括中国移动、华为云、腾讯云等一众巨头前来分食,足见地方政务云项目的吸引力之大。

另外,疫情的到来也进一步催化了政府上云的速度。 据前瞻研究院整理的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的增速分别为31.3%、25.7%、42.3%,其中2020年政务云的增速就较前两年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不难看出疫情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据悉,在我国现存的334个地级行政区中,已经有235个地级行政区已经建设或者正在招标建设政务云,整体占比可能已经超过70%,放眼未来地方政务云升级还将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华为云一马当先

据IDC发布的《融合创新,走出内卷-- 2020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华为云在政务云市场占有率达32.2%,蝉联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IaaS)第一。相比去年同期,华为云在占领接近3成政务云市场份额的同时,依旧保持了约20.3%的快速增长,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马太效应。拉长时间来看,这种马太效应是华为长期累积的结果。

首先,其政务云业务起步比较早,因此其在政务云项目建设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建设经验。 政务云市场客户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务云市场的拓展比一般企业云项目的推进要更严格,云服务企业与地方政府建立信任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先入为主的品牌往往更占优势。

作为ICT运营商,华为一直与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国企部门保持着紧密合作,这种合作关系使其在推动国企参与地方信息化建设方面,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而这种角色也对其参与地方政务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于2012年与中石油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共同建立的数据中心项目(智能油田项目),就是其推进地方政务云项目落地的最早例证。

由于起步较早,华为云在政务云市场树立了绝佳的标杆效应,在政务云核心的两大市场华为都占据了领先优势。据公开的2020年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0年头部6家厂商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90%,其中公有云市场头部4家厂商占到了82%,专属云市场头部3家占到了87%。而无论是在公有云市场还是专属云市场,华为云均列居前三的位置。

其次,华为云拥有很完整的云技术生态和渠道销售能力。 在运营能力方面,华为推出的华为云Stack系统,可以帮助客户实现多云多资源池的统一管理,可同时支持华为鲲鹏与x86架构混合部署,具备多级运营运维能力,可灵活适应政企组织架构,实现用户视角一朵云。在服务创新方面,它通过统一的华为擎天架构,可在本地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与华为云一致的云服务使用体验,可同步包括AI、大数据、IoT、区块链等10大类云服务技术。

另外,华为云还联合1000+ISV伙伴合作,为政企客户提供2000+联合解决方案,并通过华为云Marketplace混合云专区,让客户在本地管理界面上就可以一键获取海量优质行业应用,由此形成生态级别的云服务体验。

同时,华为云还通过在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建立代表处(本地与区域结合),派驻城市总经理不断下沉攻占地方政务云市场,这也使其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将政务云业务,从几年之前的90多亿做到了2020年的170多亿。这种方法也被后来的腾讯云、阿里云所借鉴,并得到大力推广。

阿里云积极求进

作为国内云市场的龙头老大,阿里云对于政务云这块大蛋糕自然也不会放过。近年来阿里云更是积极展开攻势,对相对头部的华为云、浪潮云等厂商形成直接冲击。

据未来智库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阿里云在政务公有云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23%,相比华为的32%,仅有9个百分点之差了。据中央政府采购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三季度阿里云在中央国家机关云计算采购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50%,已经覆盖了包括人社部、交通部等诸多部门。

除了中央机关之外,阿里云与地方政府部门也达成了多项合作,其目前已经在为北京、浙江、江苏、贵州等多个省市的数字政务系统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了。结合各方面情况来看,阿里云能够在政务云市场加速向华为云、浪潮云等头部追赶,与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应用生态分不开。

一方面,阿里云完整的自研技术体系,能够满足政务行业对IT信息系统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要求。 如阿里云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系统,可以实现“一云多芯、一云多态”,可以适配X86、ARM等不同技术架构,以及本地云计算、现场云计算节点、边缘云计算等多种场景应用形态。此外,其还拥有自研的架构神农架构、存储系统盘古、自研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自研AI芯片含光800等,这使其得以形成从底层硬件到中层再到应用层的自研产品体系。

庞大丰富的自研技术产品应用,使阿里云能够最大适配复杂政务云场景的应用条件,大大提升政务云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另一方面,随着政务云行业的成熟度提升,阿里云在综合自身安全、PaaS服务、政府数据运营等方面的综合生态能力,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和重视。 相比此前,如今的政务云市场日益开始从“业务上云”向“数据智能”的应用场景转型。如疫情期间大量使用的行程码、 健康 码、国家反诈骗应用推广等各类便民服务应用的出现,都是政务云向应用领域延伸的重要体现。

在此背景下,具备IaaS、PaaS、SaaS、DaaS(数据即服务)等综合云生态体系的厂商,更加受到政府部门的青睐。阿里云凭借在政企业务领域多年的深耕,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云生态体系,这使其在与单一云服务厂商,争夺地方政务云项目上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据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仅仅阿里云的城市大脑项目就已经在杭州、上海、澳门、海口等十多个城市落地,其他地方项目也在进一步推进中。

天翼云穷追不舍

放眼整个行业,阿里云、华为云固然厉害,但以天翼云为代表的“国家队”,在政企云市场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据IDC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为81.4亿元人民币,天翼云以25.3%的市场份额位居政务云前列。据悉,目前天翼云已经承载了超过20多个省级政务云,300多个地方政务云,并参与了超过10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已成为国内通讯运营商云服务中的领头羊。而天翼云能够走到这一步,与其得天独厚的自身资源分不开。

首先,其云服务“国家队”的身份,使其在获取政府项目方面带有“先天优势”。 虽然说在做政务云项目上,优先考核的还是云厂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资源能力,但良好的政商关系和资源对政企项目的获批,也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国企中间为数不多的“几朵云”之一,天翼云始终牢牢占据头部位置,在资源能力不输其他企业的情况下,自然更有希望拿下较为重要的政府订单。

其次,天翼云背靠中国电信这棵“大树”,在接纳地方资源信息与渠道拓展上,明显强于其他云服务厂商。 作为中国三大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的门店遍及全国地方,甚至一路下沉到乡镇一级,这使其对地方政务云项目建设的消息了如指掌,能够较早地掌握先机接触项目资源。与此同时,遍及全国的门店网络使其不必像阿里云、华为云那样另组团队,开拓下沉县市级项目,只需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即可以实现云业务的推广和销售。

最后,有赖于母公司中国电信的鼎力支持,天翼云在技术研发上几乎不设上限,这使其在各类核心云技术领域拥有了顶级云服务商的能力。 近年来天翼云结合自身网络运营商的身份,大力推进云网融合,全面升级天翼云技术,并在最新的4.0版本实现了“一云多芯、一云多态、一张云网、一致架构”的技术能力,这些能力已经与华为云、阿里云等顶级玩家不相上下。

凭借着多方面的强大实力,以天翼云为代表的“国家队”,正在不断缩小与头部云服务商之间的差距。以最新披露的2021年天翼云年营收数据来看,2021年天翼云实现营收279亿营收,已经超过了阿里云前三季度营收的总和(26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天翼云实现了100%的增速,远超阿里云的33%。若照此速度下去,天翼云追赶上阿里云只是时间问题。

一体化成政务云角逐新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政务云市场的逐步成熟,代表全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方案”,正在成为头部云服务厂商,角逐政务云市场的新焦点。

第一,经过一个很长的建设周期之后,政务云的基础设施上云已经接近完成,接下来转向“整体协同运营”逐渐成为必然趋势。

如上文所述,目前头部的政务云服务商不论是华为云、阿里云还是天翼云,都已经实现了“一云多态、一云多芯”的全场景技术能力和全栈能力,并能够为政企用户提供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DaaS(数据即服务)的连续体服务的分布式云体验,实现从技术、产品、方案到服务的全栈式链接。这种全新的云服务模式不仅是主要云服务商的共识,还是其对政务云市场状况变化的最新对应。

第二,不论是哪类玩家,回归“用户”痛点来展开服务构建价值才是核心。 对于政府机构来说,数字政府也好智慧城市也罢,其对云服务的核心期望在于实现政府部门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服务职能的转变。因此,在政务云的建设上,政府部门的核心期望,不外乎是在不增加政府人员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提升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能力,这也是厂商们参与政务云建设的核心考量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便利、灵活、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的政务云建设,才是地方政务云建设的核心诉求所在。而要达到这一要求,相关的云服务商必然需要更为强大的技术实力,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种技术要求。

总而言之,无论是市场本身的发展要求还是用户的核心诉求,都使一体化厂商成为了政务云接下来的核心发展方向。而随着各路厂商纷纷介入其中,可以预见关于一体化的云行业竞争将成为接下来的焦点。

华为云发布五大新品,这个成功实践也首次对外公开

8月20日,华为云成功举办TechWave云基础设施专题日,围绕企业上云普遍关心的「 如何规划、技术选型、组网复杂 」等痛点,分享了承载6.7亿用户的华为终端云服务上云实践,及其背后瞄准「 软硬协同 」与「 边云协同 」实现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的华为云擎天架构,并带来 KYON云网络解决方案、云原生技术平台Vessel、升腾转码解决方案 等五大新品。

针对企业上云的痛点,本次专题日不仅带来了华为自身的上云实践分享,还首次提出了「 Keep Your Own Network 」(KYON)的理念,聚焦解决企业上云的复杂组网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令人兴奋的亮点吧。

华为终端云服务上云实践大公开!

「缺乏经验」是困扰大多数企业上云的拦路虎,而传统IDC模式存在的可靠性低、运维成本高、安全防护差、资源无弹性、服务种类少等特点,又为企业上云平添了更多阻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华为云公开了终端云服务上云实践。作为承载了6.7亿+用户、130+开发者、4亿+Push并发连接的华为终端云服务,华为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上云实践经验。包括在云上构建高可靠、高性能、高弹性的应用,业务的智能运维/运营等多个方面。

构建高可靠应用 :依靠华为云在基础设施的冗余设计,如双路供电、网络双平台、AZ间4路光纤互联等,保障基础设施层的高可靠;同时在业务层依靠双活和容灾的设计,保障业务在面临突发灾难时,能够实现业务的连续性。通过真实演练,纯业务切换秒级完成,主Region故障时,20分钟完成容灾切换。

构建高弹性、高性能应用 :华为云ELB可支撑了200万/S新建连接和2亿以上的并发连接,配合华为云秒级千容器,一分钟千台云主机的弹性能力,保障了应用的高性能和高弹性,成功保障了华为手机应用市场春节15倍流量突发

业务智能运维/运营 :大数据分析是实现业务智能运维/运营的基础,华为云分布式裸机网关为裸金属服务器提供20Gb带宽保证,同时通过存算分离机制,实现PB级大数据分析并节省了整体成本。

KYON+Vessel,打造极简高速的上云之路

在本次专题日上,华为云网络域总监李义提出了「Keep Your Own Network」的理念(即KYON),并发布「 KYON企业级云网络解决方案 」,聚焦解决上云的复杂组网问题。 KYON在今年7月凭借数项技术创新,斩获“2020可信云技术最佳实践奖”。

在上云过程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网络首当其中,43%的企业应用在混合云场景中遇到了网络连接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组网部署的复杂。正如上文提到,随着万物互联的趋势日益加速,企业组网也变得日趋复杂,如何简化组网、平滑迁移、业务融合,是企业上云的核心诉求。

在这些方面,华为云从云端进行网络进化,构筑企业级特性,缩小和企业网络环境的差异,从而适应企业的复杂应用和场景。 在此基础上,提出KYON的三大优势,即极简规划、敏捷迁移、无缝融合。

极简规划 指的是通过私网NAT网关,实现灵活组网。企业多部门间业务往往存在大量的重复网段(172/192),迁移上云后极易冲突。KYON的私网NAT网关,可以将私网地址映射至大网地址,支持IDC原有组网拓扑整体映射至云上,并进行统一管理。用户可以保留原有组网上云而无需重新规划,极大地简化了IDC上云的网络规划和管理。此外,KYON还可将私网IP映射为指定IP进行接入,以满足行业监管部门对各机构和单位的要求。

敏捷迁移 旨在打破网络边界,实现二层网络体验。企业业务在迁移过程中,大部分的IP都需要更换,但有些IP是硬写入在配置文件中的,难以修改。不仅如此,政务和大企业往往系统庞大,单次迁移无法完成完整业务上云,而多次迁移由于迁移过程中云上云下无法通信,业务不得不暂时中断。KYON通过L2CG打通二层网络,企业可以携带私网IP直接上云,做到IP零修改,让业务敏捷迁移,这一操作大大降低了企业上云的复杂度和成本。

无缝融合 是指共享云上资源,统一负载均衡。虽然上云能给政企带来很多优势,但政企中的大部分场景仍然是采用的混合云模式,即部分应用迁移至云上,部分业务留在数据中心。这样既可以保护云下的数据安全,又可以共享云上丰富的服务能力和弹性。

华为云通过VPC Endpoint服务,使企业IDC的应用通过专线/VPN,可访问和使用公有云上的高阶服务,如数据库,AI等,减少了在本地部署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此外,ELB 提供IP Target功能,使用公有云上的负载均衡器可同时挂载云上和企业数据中心的虚拟机。从而实现了单点接入和统一负载,云上云下共同承接业务浪涌,同时减少云下负载均衡设备的成本。

KYON是华为将自身和在政企客户的经验复制到公有云上的体现。 华为的IT系统持续演进30年,服务于华为全球十余万员工。 KYON助力流程IT实现了红黄绿区访问策略控制、不同部门的跨VPC协作、构建企业内部大网等能力,实现了百万VM的研发作业流和全场景业务系统上云,打造了KYON助力企业核心业务上云的最佳实践。

不仅如此,从CNCF 2019年年底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 在生产环境中,使用云原生的企业数量是2016年的3.6倍,达到了84%, 大型政企在中国公有云市场所占份额已达到28%,成为了上云的主力。在企业内部,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运行在容器上, 90%的受访企业都已经计划使用云原生服务网络Istio 。除了KYON之外,为了帮助用户构建以云原生为核心,贯穿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业务应用的全栈云原生架构,本次专题日还发布了全新升级的华为云云原生技术平台Vessel。

在基础设施层,Vessel涵盖 容器引擎 、 容器网络 、 容器存储 ;

在技术平台层,则包括应用 网格 、 调度 、 监控 、 治理 、 云边协同 等组件;

不仅如此,华为云基于Vessel还构建了4大解决方案: 第二代裸金属容器、混合云容器、容器批量计算、边缘容器 。这些解决方案,加速了云原生技术与产业价值链的融合,帮助泛互联网、金融、政企、能源、交通等行业用户快速、简单地构建全栈云原生业务。从而实现业务的高效管理、快速创新。

挑战摩尔定律,擎天架构的「两个协同」

在摩尔定律逐渐放缓的今天,通过单纯的增加晶体密度,已无法满足企业业务的发展。 且未来分布式云形态下将带来海量站点间复杂且立体多维的协同挑战。 华为云基础服务CTO李帮清在专题日现场提出, 未来的云基础设施应向「软硬协同」和「边云协同」的方向演进与升级,从而提供更极致的用户体验。 他还在现场首次展示了实现深度软硬协同的关键组件「擎天卡」,旨在通过专用硬件承载存储、网络、管控等功能,并实现硬件加速、硬件级安全可信等能力。

擎天架构「两个协同」的实现背后,要归功于「 软硬协同系统 」和「 瑶光智慧云脑 」两大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就像人类的大脑和四肢协同工作。

「 瑶光智慧云脑 」负责海量站点的全域调度并实现边云协同、边缘自治及服务的按需调度;提供每分钟扩容1000台虚拟机、秒级扩容千容器的极致弹性,并可通过资源画像进行预测实现供需平衡,保障大规模批量发放请求。此外,它还像人类的大脑一样具有自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习进行调优,让业务负载运行在最适合的算力上,为客户带来极简体验。 作为面向云、AI、5G时代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瑶光智慧云脑」可以支撑未来分布式云形态下超大规模集群的资源调度与协同。

而「软硬协同系统」则像人类的四肢一样,与瑶光各自独立又互相配合地完成肢体的各种动作。例如通过擎天卡,把各个程序卸载到专用硬件里来运行,把主机资源释放出来等。通过擎天卡的深度软硬协同,实现全IO路径的硬件加速与安全可信,实现如业界领先的10μs网络时延、低至100μs的云存储时延等。 所以不仅仅是拿擎天卡的资源去换主机资源,核心是通过深度软硬协同能力把一台服务器里面所有资源、性能极致释放,并提升可靠性及安全可信能力。

结语

除了上述新发布之外,这次专题日还发布了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品及服务,例如 升腾AI视频转码解决方案、竞享实例、新一代极速型SSD云硬盘 等。

通过这些发布,我们不仅看到了华为云在构建从流程到落地全套上云体系中的进展, 更看到了华为云在技术演进方向上的前瞻性, 持续引领业界技术创新。特别的,随着边缘产业的发展,未来50%的计算和70%的数据都将在边缘端产生(Gartner预测),而打造云边端全场景能力,也将是华为云未来发展的重点。

此外,以云原生为流量入口,打造全栈云原生竞争力,也将成为华为云未来的重点方向。

谈政企云原生三种范式落地

以开放心态直面“不确定性”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多,不确定性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个世界的新常态。对政企而言,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如何应对“无人区”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是下一阶段需要回答的最核心的问题。

1、用户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字原生”的用户将成为主流,他们的特征是7 24小时在线服务,喜欢移动化、秒杀,热衷双十一购物狂欢,此外,深圳这座华为所在的城市已经开始定义数字市民、数字货币等新物种,这些未知的用户行为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

2、市场环境随着政策牵引带来极大的机会和风险,国家十四五持续牵引政企向“用数赋智”的数字化转型深水区 发展,未来围绕中心城市、城市群打造数字化产业链, 围绕AI、智能制造重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不确定性, CEO或者一把手最关心的是如何在这波市场红利中收获最大的发展。

3、同时,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尤其是以AI、边缘、容器为 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日趋成熟,而政企客户的人才储备严 重不足将成为CTO最焦虑的问题,于是业界提出了 “数字化焦虑”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技术解决业务可能失效了,比如治理交通拥堵、抗击疫情等,必须采用更先进技术来应对新问题,这个时候马太效应也将放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无法利用好云原生时代的技术进行转型的企业,最终可能会被淘汰。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政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持续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过程,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才是正确的应对之策。

从业务平移上云到全面云原生化

自成立以来,华为一直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求生存和谋发展,为了适应恶劣的竞争环境,华为的IT通过渐进的云原生演进,有效的支撑公司的持续增长,整体历程可大致分为5个阶段:

华为数字化转型历程是一个典型的非数字原生企业渐进地向云原生转型的过程。是可以被传统政企参考的一条有效路径。结合华为自身实践,我们认为政企云化转型的关键路线,可以概括为两大转型:

转型一:从传统的IOE架构向Cloud- Based架构转变,主要是通过业务平移的方式,利用虚机、容器、大数据等平台来实现业务的重新部署,实现数据和应用的 集中化,逐步形成企业视角的一朵云基础设施;

转型二:从Cloud- Based到云原生架构的全面转型,这个阶段又可以细分成两类场景:一是利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打通原有的业务和数据断点,比如一网通办改造原有业务,打通各委办局、省市区之间的数据 和业务,实现疫情期间的不见面申请审批;另一是利用新技术来解决新问题,也就是业务创新,如华为开发了大量的数字员工来实现合同的处理和审结,大幅度提升了效率。 这个发展的曲线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渐进转型过程,也是华为非数字原生企业成功转型的核心方法。

匹配客户业务转型,使能政企智能升级

基于云原生转型的关键路线图,结合业务、技术发展两 个维度,华为云Stack细化出关键技术落地沙盘,总共可以概括为3层次、4个阶段、12个关键技术点。

层次一:通过资源池化构筑用户视角一朵云,实现超大 规模的基础设施的管理,打通云内、云边、云间的所有断点,形成资源协同;

层次二:应用容器化、业务分布化打通数据应用孤岛, 实现业务协同和共享;

层次三:在资源、数据、应用协同基础之上,将AI等创新技术与行业场景结合,基于行业Know-How打造行业智能体,真正实现核心生产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Cloud 分布式应用: 其核心是将传统集中式应用进行分布式改造,支持一键部署到分散的任意基础设施。除基础设施容器化以外,还通过新一代集成平台ROMA Connect 对应用、数据进行连接,实现遗留系统的服务化,并通过 ASM的非侵入式服务治理框架,将新老应用和框架在无需 改造的情况下进行统一的服务化治理。以政府机构为例,通过分布式运营,更快地获取数据和洞察,这是实现高效政务 治理与服务的基础。同时确保政府数据、应用安全,以及应 对突发情况的基础架构弹性,这是政府应用云原生技术的重中之重。以陕西财政为例,他们将数据、应用迁移到云原生架构上,应用上线的周期从月缩短至周,效率提升60% 80%。

Cloud 大数据: 华为云Stack开创了逻辑数据湖这种 新的数据计算模式,通过数据的逻辑入湖,可以实现数据不 动计算动。尤其是针对政企客户的数据分散在总部、分支和边缘的情况,华为云HetuEngine引擎可以实现无需数据搬 迁的高效跨源跨域系统分析查询,大幅提升数据分析效率。 以金融行业为例,他们通过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 栈的平台支持,加速金融服务创新。招商银行借助的 FusionInsight大数据能力,用于征信、资信进行存储和查 询,实现快速开卡、额度审核、账单查询,通过大数据实时 决策平台实现信用卡交易、支付以及零售系统中的风险控制。通过统一访问接口和服务共享,减少了人工处理环节, 实现信用卡实时风险控制,有效降低损失、提升准确性。

Cloud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 IT和OT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未来大量的业务需要中心算力与边缘算力的协同。 华为提供IEF的边云协同操作系统,让AI算法自由地从中心 流动到任意边缘,从而实现边缘的智能创新。比如,边云协同解决方案应用于高速公路“一张网”管理,将车辆通行时 间从以前的15秒压缩到2秒,业务效率可提升十倍以上。

企业数据上云必有一战,华为云12.12云数据库2折起

每年的Gartner全球数据库魔力象限都会对未来三年的市场进行预测,而2020年的预测相比于2019年的预测出现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全球75%数据库将被部署或迁移到云平台的时间表提前了一年——从2023年提前到了2022年。进入2020年底,我们将迎来数据库行业的世纪之战,企业数据上云与治理面临着重大抉择:本地数据库与云数据库的PK。特别是受2020全球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速数字化转型,云数据库以及云上数据治理的时代将很快到来。

2020年12月12日双十二之际,华为云打出了云数据库2折起的大幅折扣,包括:MySQL等热门云数据库 2折起、迁移上云再加送6个月;GaussDB系列、数据管理服务DAS企业版等热销产品低至5折;数据加速与治理产品中也有Redis 4折的惊喜优惠。2020年又是华为云推出全场景数据库云服务GaussDB的第一年,而在2020年底打出云数据库2折起的大力度促销,彰显了华为云开打2021企业数据上云之战的决心。

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很多企业都将数字化转型提速,特别是让本来需要几年才能下的数字化转型决心和决定缩短到几个月;而新基建的推出,更刺激了基于数字技术的融合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无论是加速的数字化转型、急于上线的各种在线和互联网业务,还是筹建中的融合基础设施新基建,都为CIO们带来了头痛的问题:数据库的选型。

那么CIO怎么解决云数据库的选型难题呢?华为云数据库业务总裁苏光牛认为,CIO选型数据库,最常见的其实没有变化,就是稳定性和性能,以及云技术出现之后的扩展性和灰度等能力。但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有 历史 遗留系统的,都涉及一个古老但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生态。也就是如果招聘的DBA多是搞PostgreSQL,那么企业怎么能选择MySQL?反之亦然。或者当熟悉某个数据库的DBA干了几十年,又怎么转向另外一种数据库?

转型是必然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必然要求数据库跟上,苏光牛认为生态必须是开放的,否则就从一个火坑跳入另外一个火坑。选型之后,CIO都普遍担心,迁移的工作量有多大?CIO都需要有能自动化转换或者评估的工具,能把非确定的工作量转化为确定性的计划。然后就需要考虑迁移是否会中断或者中断多久,业务切换需要多久,对于在线迁移来说还要可控制的切换时间;随之,要考虑数据是否会丢失,因为从一个系统迁移到另一个系统,不可能100%覆盖所有的功能测试,没有覆盖到数据是否就丢失了,当然还要考虑数据安全等问题。

最后,必然要考虑成本以及让数据“活”起来。苏光牛认为,控制成本的最好方式是存储的融合,计算和存储分离的架构;而让数据活起来,就是要让存储的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流动起来,通过大的存储资源池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当然更好的数据迁移工具也能配合解决问题。

2020年11月,在Gartner发布的2020全球云数据库魔力象限中,华为云凭借GaussDB系列产品首次晋级全球顶级云数据库行列。Gartner对华为云的评价是:华为云专注于提供全面的混合堆栈,构建了全面、稳健的产品组合,能够满足跨云和本地环境的全方位数据管理用例,其许多产品与云基础架构紧密集成,以提供增强的性能和可靠性。Gartner还认为,华为在全球电信和网络行业有很强的影响力,很多为管理华为全球行业业务而构建的数据管理能力,面向政企行业普遍可用。

2020年下半年,华为云宣布GaussDB数据库战略升级为华为云数据库全场景服务,以及发布GaussDB云数据库服务GaussDB(for MySQL)、GaussDB(openGauss)以及GaussDB NoSQL,而GaussDB NoSQL非关系型数据库则支持MongoDB、Cassandra、时序InfluxDB、KV数据库Redis等,具有多模式数据管理能力。

就GaussDB来说,通过计算和存储分离实现分布式处理,在一套架构下,可以对接MySQL、PostgreSQL、MongoDB、Cassandra等多种开源数据库引擎,实现这些开源数据库的良好商用性能。GaussDB以华为云为底座,保证了良好可扩展性、弹性、安全可靠等性能要求,特别是通过底层统一的智能化DFV分布式存储架构,满足企业上云对于云数据库的各种需求。

在数据迁移方面,华为云推出的数据库和应用迁移 UGO,是一款专注于异构数据库对象迁移和应用迁移的专业化工具,而华为云数据复制服务DRS,支持更大数据量、更长时间等多种复杂迁移场景,支持数据库上云和云上业务数据实时回传至云外的混合云架构。UGO+DRS形成了完整的迁移产品形态。

GaussDB是为政企打造的数据库一站式上云解决方案,提供全场景数据管理业务、全开放生态和安全可信,彻底解决政企以及互联网行业在数据库选型方面的痛点,真正做到数据库选型安心、迁移放心、管理省心。

苏光牛表示:“华为将持续战略投入数据库,布局全球7大区域囊括1000+数据库专家与人才。此次战略升级是华为云数据库积极构建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全场景云服务,拥抱开源生态的具体举措,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会持续打造多元生态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的需求,加速政企客户数字化创新发展。”

正如Gartner所观察到的,如今华为云数据库业务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实现规模化部署,其中超过一半的客户来自公共管理、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华为云数据库,特别是GaussDB能够被广大政企用户认可,这首先来自于经历了华为内部的千锤百炼。从2007年开始,就因为华为的无线、网络、交换机等产品而发展起来了GaussDB,从2009年开始基于存算分离的架构而考虑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2015年起基于广泛认知的生态如MySQL或者PostgreSQL等以及NoSQL数据库,逐步推出了分布式的数据库,同时还打造华为自己的openGauss生态。

2020年,华为云数据库品牌更加清晰,GaussDB是华为自有数据库品牌,既兼容MySQL、PostgreSQL等广泛认知的生态,又有自有的生态openGauss,openGauss于2020年6月正式对外开源。苏光牛强调,华为公司将长期投入GaussDB的开发,基于混合云和公有云的方式,联合ISV等伙伴一起,全方位服务好客户。

总结下来,GaussDB有四大特色:第一,开放的生态,拥抱开源生态的同时,打造华为自有生态。华为云认为未来一定是开放的生态,开放的生态才能保护客户投资,避免从一个封闭体系走向另外一个封闭体系。

第二,存算分离的架构,数据库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的,特别是交易型数据库,华为云数据库最核心的特色是存储的稳定性。华为云GaussDB基于与企业存储相同的分布式存储架构,经过千行百业的磨炼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种交易流量,另外各种存储能力如重删、压缩、跨AZ等特性让快速备份恢复、性价比都具备非常好的优势。

第三,安全合规,GaussDB经过了ICSL的安全认证,以及很多白盒的代码层面的认证。特别是随着欧洲GDPR等标准的实施,以及政企对数据安全性要求的增加,华为云GaussDB的代码级、架构级别安全设计,以及多年来在电信级高标准行业的锤炼,经历了很多实际客户的严苛考验,让政企在使用数据库的时候更加放心。

第四,软硬件全栈协同。华为云具备软硬件全栈研发的实力,无论存储底座和RDMA高速网络,还是虚拟化和容器之上的性能调优,以及GuestOS上的协议栈优化,特别是基于云技术之后的全栈优化和云服务能力,更加是华为云的优势。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云数据库采用云的模式实现了数据库运维管理的集中化,极大简化了数据库的安装、部署、配置、迁移和优化,大幅提升运维管理效率,让政企可以投入更多精力聚焦在核心业务创新上。

总结而言: 企业数据上云和云上数据治理将成为2021年政企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各大技术厂商都在争夺云数据库市场份额。以华为云全场景数据库GaussDB为代表的新一代云数据库,将满足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全面需求。特别是以华为云和华为云Stack为底座,GaussDB可以跨公有云以及企业本地部署,其技术符合云及企业本地的要求,同时具有华为云的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等保证,可以说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全场景保障!(文/宁川)

哪种云服务器便宜

便宜的云服务器:

1、腾讯云服务器

腾讯云服务器依托腾讯云旗下的产品,稳定性和口碑毋庸置疑,而且这几年的力度也是比较诚意的,比如对于新客和老客的优惠和续费的力度还是有一些的。

腾讯云主机有提供轻量服务器和CVM云服务器,还有GPU高配置服务器。对于我们日常用的话轻量服务器和云服务器可以选择。

2、阿里云服务器

毋庸置疑,阿里云依托进入云市场比较早,而且在早几年基于电商和全平台的营销,在用户数上面应该是目前国内第一的云服务商。但是这几年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后续的续费优惠不足,新客力度不大,很多人也开始转其他服务商。

阿里云对于新客的优惠力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建议还是选择N4共享型主机起步,限制CPU的方案不建议选择。阿里云服务器建议一次选择1-3年,因为续费的时候优惠基本很少。

3、优刻得

UCLOUD优刻得服务商,国内科创版上市得首家云服务商,主营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DN、对象存储等主流云产品。以前主营政企用户,现在也开始接触大众消费者,给予得新客优惠力度也是有得。

优刻得服务商的企业和个人账户优惠力度是不同的企业优惠力度大一些。对于新客,我们还是建议选择年付或者三年,这样比较划算。续费优惠很少。

4、华为云

华为云服务商主导政企用户的,现在大众消费者也通过新客优惠吸引到我们。但是优惠力度并不是太大,如果我们有业务是基于华为云产品的,那选择是没有错的,如果我们常规云服务器也没有必要刻意的选择华为云。

选择华为云服务器的时候也要看清楚,是一年还是一个月,还是三个月。这个商家还没做出用户量,也开始学其他商家设置一个月或者三个月起步新客订单。我们新客的资格要用到价值上,好歹需要选择一年。

5、百度云服务器

百度云服务器其实用的并不多,尤其是低配置的并不是太好用,高配的可能还可以。百度云产品用的多的还是他们的基于API的云服务器应用比较好。

百度云商家也会不定期促销活动,新客优惠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老蒋建议我们选择的话他们家的云产品不错,比如我们有用对象存储和CDN等。云服务器需要用高配的。

关于华为云政企和华为云 企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维启网络。

上一篇:kali钓鱼网站制作(kali钓鱼网站制作不了)
下一篇:163邮箱登陆不上(163邮箱登录不上邮箱)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