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整站优化(七台河百度整站优化服务)

admin 125 2022-11-25

阿里云服务器优惠多,折扣错,惊喜多,请咨询:www.wqiis.com

本文目录一览:

七台河城市建设如何

七台河市基本情况

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处于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等五大城市群中心位置,总面积6221平方公里。七台河1958年开发建设,1983年晋升为省辖市,现辖3区一县,人口86万。

七台河市地理位置优越。南与鸡西市、牡丹江市相邻,北接佳木斯市、鹤岗市,东连双鸭山市,西通哈尔滨市,周边有13个县、7个国营农场,城市总人口1100多万人。铁路交通便捷。

七台河市物产丰富。现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3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三大保护性开采煤田之一,已探明储量52.6亿吨,保有储量17亿吨,并且煤种齐全、品质优良。目前,七台河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培育了电力、化工、家具、机械、食品等一批立市产业。

七台河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境内拥有倭肯河、挠力河两大水系、34条河流和21座大中小型水库。市区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桃山、仙洞山、万宝山成“品”字相拱在市区周边,万宝湖、桃山水库如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两端,在这“三山两湖”的映衬下,形成了“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独特山水园林风光,被授予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奥运冠军杨扬成为全中国人的骄傲,“双叶”家具驰名中外,中国草笔堪称中国书画史上一大创举。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一个美化、绿化、净化、亮化、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七台河市基础设施完备。金融、商业、娱乐、旅游、医院、学校、通讯等应有尽有。境内总库容8亿立方米、总投资5亿元的桃山水库二期工程即将上马,竣工后,列全省第三大水库。全市现有3个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44.8万千瓦,七台河第一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是我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以来,我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机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创造体制优势,扩大开放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了主题任务由“争生存、保发展、渡难关”向“加快发展”的转变,“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本地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8.86亿元增长到100.2亿元,年均增长11.6%,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人均GDP由5708元上升到1137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合1420美元),提高了5670元,位于全省前列,是全省人均GDP超万元地市之一。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5亿元,年均增长16.1%,是“九五”时期的1.9倍,是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5位,年均增长18.1%。全部税收收入由3.46亿元增长到14.23亿元,年均增长32.6%;全口径财政收入由3.32亿元增长到15.06亿元,年均增长35.3%;一般预算收入由1.74亿元增长到5.88亿元,年均增长27.6%,增幅均居全省第一。GDP税收贡献率达到14.2%,比2000年提高7.1个百分点。在全省实行地市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实绩考核以来,均被评为优秀地市。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1:49.1:37.8。培育形成了煤、焦、电三大主导产业和木制品、食品、机械、化工、新型建材等接续产业。原煤生产和入洗能力、焦炭生产能力、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200万吨、2000万吨、360万吨和76万千瓦,三大产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0%,占全部税收比重的77%;非煤接续产业与煤炭工业之比由2000年的47:53调整到54:46。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业主辅换位工程,畜牧业增加值达到4.2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31.7%,比2000年提高了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年均增长9.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重大跨越,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65.5%,占地方经济比重达到87.0%,占全部税收的48.0%,占从业人口的70%,形成了一批年纳税超亿元、超5千万元和超1千万元的民营大户企业,成为主体经济和立市经济。

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企业改革,198户地方国有企业退出国有实现民营,改制面达到了100%,盘活闲置资产16亿元,安置职工4.5万人。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一免三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审批项目减少82%,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地方煤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了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事、文化、卫生、城市建设管理权等陆续下放到区,区级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招商引资上项目成果显著。按照“政策全省最优、服务周边最好”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五年取消收费项目114项,为企业减轻负担7200多万元,为民营企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减免地方所得税费3亿多元,受到了国务院减负办的通报表扬。五年引进域外资金1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新上项目5000多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6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外资企业、境外投资和外派劳务实现新的突破,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资金和项目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效果最好的时期。

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4亿元,重点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老城区改造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改造新建城市主要街路25条、近3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状况明显改善,硬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大通道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与省城和周边市县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连接。沉陷区综合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欣源小区70万平方米住宅楼、三所学校及相关配套设施已交付使用,成为我市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的住宅小区。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288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新增5万吨,城市居民自来水入户率由65%提高到73%。新增供热面积28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由53%提高到70%。城市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中心区排水管网普及率达到80%。市综合垃圾处理场建成投入使用,中心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城市绿化、净化、美化水平全面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2%,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步入省级园林城市行列。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56元提高到7346.7元,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7.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6056元增长到11200元,年均增长13.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08提高到3354.5元,年均增长6.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45.3亿元增长到89.5亿元,年均增长14.6%,人均储蓄超过10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8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3.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5.4平方米,增加4.4平方米。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实现“两基”目标,新建、扩建了市二中、六中、七中、五小教学楼和高级中学科技馆等一批高标准的校舍,中心区通过“双高普九”验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七台河职业学院实现当年筹建、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当年招生办学,结束了我市没有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历史。新建、改造了市医院门诊综合楼、传染病区、紧急救援中心、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初步建立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技进步加快,完成技改和新产品开发项目24个,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博图馆、歌舞团剧场、体育馆、电视台演播厅等一批设施投入使用,广播电视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短道速滑为代表的竞技体育连创佳绩,体育工作获全国冬季项目贡献奖。计划生育完成省控指标。就业再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应险能力逐步增强,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开工建设了7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

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果显著,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依法治市顺利推进,先进性教育取得明显成果,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市各级班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形成和发展了心齐、气顺、劲足的大好局面。全市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十一五”时期的形势和发展目标

(一)内外部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上项目提供了有利契机。全球能源紧张使能源安全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继续拉动煤炭市场需求,从长远看,煤炭、焦炭、电力仍然面临较好的市场环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等政策陆续出台,对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接续产业十分有利。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力度加大,为我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十一五”将是黑龙江一个加快发展的时期,建设六大基地和东部煤电化产业带有利于我们这个以能源工业为主的城市发展。我市一批民营企业大户正在迅速做大做强,正在建设和谋划的一大批煤化工、电力、新型建材、木制品和农畜产品加工等大项目,都将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一五”时期我市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国家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增长方式和安全生产,行业准入条件将不断提高,势必给我市一些规模较小、素质较低的煤矿、焦化等企业带来较大压力;我市工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增长与资源接续的矛盾日益显现,传统产业比重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第三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人才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建设龙江强市的目标,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还要补齐“十五”期末存在的差距。

(二)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为战略目标,求真、求实、求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创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基本原则

——坚持循环发展的原则。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接续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城乡和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接续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宽裕,社会安定文明,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达到200亿元以上,力争比2005年翻一番,人均GDP力争达到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社会进步。全市人口控制在90万人以内,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每万人口中受大学教育人数达到580人以上,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2人,城镇从业人员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综合覆盖率和农村养老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0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8%以上;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

科技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资源环境。万元GDP能耗下降2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空气污染指数下降到80以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引导组织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搞好资源协作,减少资源投入和废弃物排放,围绕可持续发展,做强四大工业基地,做大五个接续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工业主体地位,以做强做大工业保证“建设龙江强市”宏伟目标的实现,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0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

(一)做强四大工业基地

1、优质焦煤基地

一是搞好资源勘探,保证资源接续。按照省政府规定原则,统筹市矿发展,合理配置区域煤炭资源。加快推进岚峰、七峰、铁南、种畜场、北兴北、鹿南六个重点区域资源勘探,实施老矿区深部及外围资源精查勘探项目,预获储量8.0亿吨。二是搞好新矿井建设和老矿井改造,保证煤炭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建成投产七煤公司90万吨/年向阳煤矿、市地方45万吨/年双兴煤矿两处较大型矿井,及铁南、庚鑫、宏兴、鹿峰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型矿井,新增产能200万吨以上;改造提升七煤公司新兴矿、新建矿、龙湖矿、市地方鹿山矿等矿井,新增产能100万吨以上;推进地方小煤矿联合改造,组建一批年设计生产能力在20万吨以上矿业公司,逐步淘汰6万吨以下小煤矿;加快种畜场、铁南等资源勘探区的后续开发,力争开工建设一批新井。2010年,全市年产100万吨、50万吨、20万吨以上煤矿分别达到6个、5个、30个,原煤年产量达到2500万吨以上。三是改造提升洗选工艺,扩大优质精煤品牌效应。鼓励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入洗能力在120万吨以上的洗煤项目,改造提升现有规模和工艺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新标准的洗煤企业。新上七煤公司向阳洗煤厂、富源煤矿无烟洗煤厂等洗煤项目,改造七煤公司富强洗煤厂和一批地方洗煤企业,淘汰落后洗选工艺,提高精煤回收率和质量,实现可洗原煤全部入洗,打造七台河优质精煤品牌。抓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给清洁能源带来的市场机遇,发挥我市无烟煤资源和洗煤副产品充足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和民用型煤,力争2010年全市型煤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

2、优质焦炭基地

继续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开发特种铸造焦产品,打造优质焦炭品牌,巩固提升“东北亚煤焦之都”地位。一是巩固壮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焦化企业。推进龙洋焦化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2006年投产。支持亿达信、宝泰隆公司进行干熄焦等工艺技术改造,提高焦油、煤气、热能等副产品回收率,不断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改造提升一批焦化企业。引导现有达不到国家最新产业标准的焦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工艺,提高环保标准,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是引进新建一批高标准焦化项目。根据市场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继续引进建设生产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焦化项目,保证焦化产业良性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焦炭产能保持在500万吨以上。

3、电力工业基地

积极发展劣质煤、洗中煤、煤泥、煤矸石、煤气发电项目,推进煤电转化,实现能源空中运输。加快大唐七台河发电厂二期2×6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建设,力争2006年开工建设,2008年并网发电,并及早筹划三期扩建工程,力争2010年开工建设。新建宝泰隆15万千瓦、亿达信5万千瓦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电站,北旺化工5万千瓦自备电站。改造扩建市、矿现有两个矸石电厂,分别新增装机容量2.5和2.4万千瓦。建设龙洋公司3.1万千瓦、鲁龙公司1.2万千瓦等一批环保燃气电站项目。到2010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提高到228万千瓦,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电力基地。

4、煤化工基地

充分利用我市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优质资源,大力发展煤气制甲醇、煤焦油和粗苯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建成龙江东部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一是建设一批煤气制甲醇项目。加快宝泰隆公司20万吨、亿达信公司12万吨甲醇项目建设,并随着焦炭产量和煤气发生量的增加,继续提高煤气制甲醇及综合运用的能力,消灭煤气对空排放,实现完全回收利用。适度发展煤炭气化,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利用适合造气煤种制取甲醇等项目。二是建设一批煤焦油加工项目。推进圣迈公司1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建设,支持兴盛化工厂二期扩建工程,随着焦炭产量增加继续引进建设煤焦油精深加工项目,2010年全市煤焦油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本地煤焦油加工利用达到100%,并形成对外地煤焦油资源的吸纳和竞争能力。积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开发粗苯精制项目,实现粗苯就地加工增值。研发以甲醇、焦油、改质沥青等为原料的醋酸、二甲醚、中间相炭微球等精细化工项目,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三是做大其它化工项目。加快农垦博兴30万吨尿素、50万吨复合肥改扩建项目建设,扶持乳化炸药、东方化工公司等化工企业做大做强。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

(二)做大五个接续产业集群

1、木制品加工产业集群

支持双叶公司发挥品牌优势,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双叶工业园区二期扩建和配套基地项目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对全市木制品及相关产业的牵动能力,力争到2010年,生产销售实木家具150万件(套)以上,成为全省家具业龙头和全国家具业航母。搞好森帝等木制品工业园区建设,扶持永宏木业、三元木业等木制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扩大橡木酒具、木屐、实木门等特色木制品加工业规模。到2010年,木制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以实木家具为重点的木制品加工业成为全市重要的非煤支柱产业。

2、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支持勃利烟叶复烤厂与白沙集团合作,“十一五”期间烟叶加工能力提高到80万担。加快山东兰裕集团勃利冷冻厂、大森林冷冻食品公司改造建设进程,发展生猪、肉鸡屠宰加工业。推进大自然油脂公司3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开发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林泓米业公司精炼米糠油项目建设。扩大金荞格尔金公司生产规模,发展出口创汇农产品。支持天龙浩公司、三江浸油厂、沪勃利泰公司、金鼎鹅业公司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积极发展深度加工,不断做强做大。依托农畜产品资源优势,继续引进实力强、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大企业建设农畜产品加工项目。2010年,农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3、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抓住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机遇,利用我市丰富的煤矸石和粉煤灰资源,加快发展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建材业。制定推广新型建材和取消粘土砖的政策,支持德利能源粉煤灰砌块和宏源矸石砖两户企业搞好生产和销售,不断扩大规模。推进七煤公司热电厂30万吨粉煤灰水泥项目、6000万块煤矸石空心砖项目、宝尔强建材公司4.8万立方米粉煤灰环保建材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积极谋划建设2亿块煤矸石空心砖项目,搞好饰面花岗岩石材开发利用。到2010年,新型建材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

4、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抓好勃农公司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扩建项目,加快新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完整配套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引导全市农机制造企业按照市场机制,与勃农公司联合协作,成为勃农公司配套企业,扩大勃农公司品牌优势,实现低成本扩张,把我市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小型农机具生产基地。利用我市销地市场及区位优势,做大矿山机械制造业。加快建设七煤公司10万棵单体液压支柱及配件项目,大力引进知名矿山机械及零配件制造企业来我市办厂。依托优质焦炭资源,发展精密铸造业,积极谋划10万吨球墨铸铁管、5万吨灰铸铁球墨铸铁、铝合金铸件项目。到2010年,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5、医药产业集群

依托北药种植基地和现有药业基础,不断扩大医药产业规模。加快七台河制药厂与湖南千山药机集团合作的填补省内空白的药用膜袋项目建设,争取明年投产,并筹划二期工程。推进康威公司七台河中药厂40吨水飞蓟素加工项目尽快投产,发展深度加工。启动日普兽药二期扩建项目。扶持蓝宝公司、万寿菊加工厂、金元辣业公司开发花色甙、黄色素油、辣椒碱、辣红素等医药中间体提取加工项目。到2010年,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规划建设金河、互助等工业园区和七桃路、依宝路两个工业走廊,引导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为招商引资上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七台河出租车大概在多少钱(带标)

25万 左右,价格很贵,基本上微型的线车也达到20多万,所以出租车比微型要贵个 4 .5 万左右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煤炭

七台河煤立市,工业兴市,作为黑龙江省煤炭生产基地,资源型城市。从1958年到现在的发展和建设有近50年,由于长期专注于一个单一的煤炭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具有多年的持续大量开采,做一个对国家的贡献,同时衰减的煤炭资源,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增大,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七台河煤炭资源,以维持经济的发展,那么未来几十年,煤炭资源将被耗尽的一天,那么,七台河市为依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前面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问题在七台河。

为了摆脱严重依赖于一个单一的经济影响,七台河思想的积极变化,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两低一高”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资源和产业结构,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想法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相信七台河应抓住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努力工作,把重点放在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搞好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搞活煤炭城市产业;第三,在煤炭就地转化努力,做好煤炭深加工,精加工,提高附加值;第四,努力发展电力,化工,建材,机械,食品,医药和其他非煤炭经济,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状况,七台河逐渐建立了广泛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工业结构,发展单一经济停滞

七台河市煤炭学生,缘煤而兴的新兴煤炭工业城市,丰富的焦煤,该国的三个主要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了。很长一段时间,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七台河廉价能源的主要功能是输出的状态,为国家加快工业化积累的过程,实施“快速流动水“的资源开发,工业发展是”一枝独秀“。现在,经过近50年的超强度开采,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目前已进入枯竭期。正如我们都知道,资源是企业的生命线,发展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和支持,供应,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将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逐淅,七台河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首先,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七台河形成和发展紧密围绕重点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单一的产业结构。企业大而全,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国有单一结构,形成了城市的整体经济是高度依赖资源。煤炭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困难,迟滞。煤炭经济比重过大,非煤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一大一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渐行渐远。

国有经济比重高。我们都知道,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早年和“一五”期间建成当时,中国是计划经济,国有企业是最重要的微观经济的形式,连同开采资源由国家组织,与其他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过高,严重影响了市场化进程。七台河情况。目前,在七台河国有企业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产权制度改革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触摸,还是比较高的国有股;业务管理,运行机制,计划经济的比例还是比较深刻的烙印。我们建议七台河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机制转换,制度创新,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合资,国有企业进行彻底的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国有企业,实现多元化产权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样化的公有制形式,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深加工的原材料行业,收尾是不是不够卖资源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转变仍然是困扰七台河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改造缺乏资金,他们的社会,生产,安全,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基础差的沉重负担也慢七台河必须实施经济转型面临的关键问题。此外,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明显的萎缩趋势,加上经济结构单一,七台河也面临着更多的下岗工人,工人的生计和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等问题。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减贫和发展的必然下降,迟早要走的路改造。早转型早主动向后期的过渡,自动回。绝症去看医生时疼痛应该接近从未被发布。这已成为共识。对于七台河,无论是依靠煤炭资源,以及几十年的“美好生活”作为重中之重,转型迫在眉睫。相对丰富的金融资源,外部环境较为有利的情况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采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明智的选择。七台河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制定了多元化的产业转型战略,以控制原煤行业领先的资源,逐步摆脱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培育一些能源推动党的新的经济支柱产业,并逐步实现从地面到地面资源产业向非资源产业,从初级加工向深精加工的掠夺性开采,保护性开采的转变。

实施围绕共同的做法是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发展有两种方式。我们的研究表明,替代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发展替代产业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产业附加值,也有利于经济的作用一起玩,因此工业转型的难度。其主要缺点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和生态破坏。发展替代产业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摆脱依赖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单一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综合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缺点是,市场,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政策和地区的文化因素。

必要指出的是,这两个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转型路径的选择,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两者匹配的组合。在一般情况下,资源型城市应首先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深加工,扩大贸易,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资源转化能力。这将不仅提供相对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的调整和发展替代产业多元化,但也可以减少就业压力,为进一步发展替代产业提升的潜力。

延伸产业链资源,新的解决办法

七台河向上资源的开采煤炭资源的城市,尽管我们都知道,终将枯竭,但如果你想彻底摆脱在短短的时间资源和出去一趟的发展道路是不容易的,是不现实的。在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依托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七台河市的最现实的选择。我们认为,七台河应考虑当地资源优势,深加工,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其他方面的优势,延长产业链的煤炭,焦炭煤炭转化为电能,使头发变油,煤的文章,做精,做大,做活做的好,形成了煤炭,电力,焦炭,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链的整合,从而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多元化相对充裕的时间和金钱。

面对一个单一的产业结构,资源,逐步减少缺乏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七台河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传统上依赖煤炭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进入一个发展周期的经济依赖于资源的生态经济发展思路。人们常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七台河,同时积极开展煤炭行业的龙头,努力延伸产业链,坚持以原煤精洗,清洁煤实践的重点,积极发展煤化工,煤电,煤焦炭,以促进煤,电,焦炭,石油整合。随着煤炭石油,粉煤灰砖飞,煤炭生产甲醇,大量的煤炭转化项目投产,全市每年工业产出值增加了比原来更多的五倍,的第一个四个个月,今年,全 - 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6.2%,七河经济走上复苏之路。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七台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发展替代产业,依托原煤。首先,起步早,投资,为延长煤炭产业链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的资料表明,自1979年以来,七台河市已建成14个洗煤厂,洗煤能力占73%的原煤产量,远高于26%的全国平均水平。只有三个从2001年到2004年,全市焦化项目的投资达到了20十亿人民币,现有80万吨,亿达信,宝泰隆60万吨,龙鹏60万吨,96万吨龙阳路大量的煤化工企业的大型骨干在上升。截至2004年底,全市焦炭产能已达到3.6亿吨。焦炭行业的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也有所发展。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七台河煤炭行业中最薄的煤层赋存条件不利下,始终保持黑龙江省四大煤城最好的经济效益,最根本的是由于煤炭加工转化和利用。两个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大量的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进入扩张阶段,发展的积极性高,投资能力强的煤转化。第三是七台河东北地区独特的主焦煤的优势,这三个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稀有煤田之一,最适合发展煤化工产业。第四,综合经济实力在最近几年迅速增加七台河财务状况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每年引导发展替代产业。

依托的比较优势这四个方面,七台河市的“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由一个单一的煤炭基地,以优质的焦煤,四大基地的高品质焦炭,电力和煤化工转变。到2010年,年产量稳定在25万吨的原煤洗原煤2300万吨的能力,都可以入洗,洗原煤产量达到500万吨焦炭,发电能力增加到2280000千瓦,煤焦油深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的气体超过30万吨甲醇,煤炭循环经济实现增加值达到100十亿人民币。按照建设项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七台河市今年大力发展替代产业,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电力项目的建设。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二期扩建工程,新600MW机组扩大两煤矸石电厂热电联产项目;新两个洗煤和水煤浆燃料的新兴领域和勃利供热热电联产项目,装机容量20万千瓦两个绿色的燃气电站。二是建设了一批煤化工项目。包括新的两个煤气制甲醇项目,总规模为年产32万吨,1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的改造,总规模达20万吨的新项目。三,建设了一批煤建材项目。包括两个未燃煤矸石空心砖,粉煤灰砌块和粉煤灰水泥项目,总规模将达到300亿块标砖。四,建设了一批焦化项目。两个焦化项目续建项目,新的焦炭产能150万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七台河作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善投资环境,创造了“黑龙江省的政策,最好的服务,最佳的环境,周围的盆地作为目标,吸引了大量的私人资本投资,并设置办厂。民营资本的进入,新的替代产业的大型项目,煤炭产业链的延伸。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煤炭回采率50-60%。即使耗尽后,煤矿,也有相当数量的煤留在地下。目前的技术水平的目的,利用这部分资源,以新的方式,以节省投资,以提高性能。联合研究由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和中国煤矿科学和技术人员的一种技术,使地下煤炭燃烧的可燃气体,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工矿企业的这种新技术比传统的煤炭开采技术节省投资。 78%至62%,节约成本,提高性能的三倍,吨煤炭的价值可提高10倍以上。煤炭地下气化灰渣留在地下,以避免传统的煤炭开采和表面气化废气所造成的污染,废物水,废碴,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煤炭采空。我们建议七台河大脑在这方面

有必要的指出,在七台河市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以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建立五新的认识:首先,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新思路,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开放,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二是根除因循守旧计划经济的思维,促进市场经济意识强;第三,克服“依赖”和达的想法,建立一个强大的自我发展意识;四,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克服短视,建立长期发展意识;五是要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意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政府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积极引导煤炭企业优化产品和行业的内部结构,对实力差,规模小的煤矿企业,应采取遏制掠夺性开采行为已经进行了这些强大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应鼓励,支持企业延伸产品开发链开始提高,高端产品开发能力。

实施的多轮驱动调整各行业的

煤炭的比例是七台河立场,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70%的财政收入,从煤炭行业的非农业就业机会的60%,在很大程度上的地方财政形势的全市经济发展的赌注全部赌注在单一的煤炭行业,市场对煤炭行业的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到全市经济的“冷”。这一点七台河充分了解。七台河非煤产业滞后的背后,从目前情况看,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由单一的煤炭工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型,培育和大力发展替代产业,统筹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重点发展的比较优势,发展的基础,经济的非煤项目数量从产业发展和市场前景,煤与非煤的比例调整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城市转型,经济过渡。

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加快转变煤炭行业,七台河考虑到非煤产业的发展,提出的想法?999发展战略的实施,即建设三大基地,做强九大产业集群。“三个基地”,是打造高品质的焦煤基地,优质焦炭基地,北药种植基地,九大产业集群的电力产业集群,木制品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钢铁和铸造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与教育和文化产业集群。七台河开始改变煤的状态在水槽行业逐步发展壮大,大力发展替代产业的全面发展石化产业,机械,建材,医药,农产品和木制品加工行业,城市和产业升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业并举。 ,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发展的思路,共享,以减少市场风险。

木制品的,双叶家具为龙头的产业群已经形成。双叶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超千万元,围绕双叶家具上游产品加工企业已达30多家,雇用超过10,000人,这些企业多数从俄罗斯进口原材料,然后由双叶公司的产品销往国外,实现“两头在外”的目的,此外,电力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钢铁和铸造产业集群的集群逐步发展壮大,调整煤炭和非煤产业的比例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按照与七台河煤和非煤产业在1992年到2001年的52:48调整74:26的比例。规划,到2010年,煤炭和非煤产业的比例调整为30:70。未来几十年,形成资源替代产业,七台河煤炭开采业占全部工业总将下降到20%,煤炭燃料电力行业和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产业占行业总量的30%,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建材加工,机械加工和医药加工将成为主导产业,占超过50%的工业总产值,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东部将真正成为轻工产品集散中心,综合性工业城市。

研究表明,资源型城市经济薄弱,没有强有力的监管,产业布局的能力吸引产业落户,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的发展大部分业内人士显得尤为必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建议七台河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除了有严重的负面城市发展产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其他行业的自由发展替代产业的选择,应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应提出的近似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政策的重点是创造良好的投资沉重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一直困扰着资源型城市的最大问题,光靠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衰退产业安置富余人员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他国家在这方面,政府必须“做什么”,我们建议七台河市推进城市转型,下岗工人创造新的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尽可能考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应该改变。他们的概念,多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巨大潜力,吸纳劳动者就业,并积极开拓就业空间。为了提高下岗职工的专业技能为根本的前提下,解决了就业,调整结构,建立培训援助基金的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做好职业技能培训,为下岗工人提供就业信息。

必要指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类型,是不容易的工作,形成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支柱产业耗竭引起的接班问题资源,它是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中,即使他们有巨大的财力支持,成功转型需要几十年的努力。七台河的情况下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应充分考虑过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建立了长期的准备做战。

加强政策支持,以帮助煤城树林BR /单靠市场经济的方式来推动转型的资源型城市,难度非常大。我们都知道,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规则”长达40年的资源型城市,国家采取强调,只有“做出贡献,没有补偿政策,资源型城市基本上使血液抽出时间来严重的环境恶化。七台河市资源型城市和广大的国家,尚未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对市场经济有很多体制上的障碍,其中最突出的现象是政企不分。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政府职能转变,导致政府,错位和越位的现象大量的功能的情况下,也严重阻碍了政府的经济主体,特别是资源型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矛盾,它是必要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无形之手,也是从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系统的支持密不可分。换句话说,过渡政府埋单。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建立适当的喂养机制,制定一个适度的财政援助的政策,如设立衰老报废矿井转让资金和技术转化一个特别基金,以改善城市的财政转移支付比例的单一资源的,做一个抓好城市环境治理和矿山和保护,并作出巨大努力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协调,以促进企业和地方政府尽快制定一些资源枯竭地区产业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发展规划的不同阶段。

我们建议加快研究和开发等七台河煤炭资源型城市倾斜的具体政策措施,以恢复“造血”,“输血”的功能。鉴于该项目投产对税收和信贷政策优先给予优先倾斜。同时,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来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就拿“全国比赛,以支持全省的好处,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打造煤城后工业发展基金,支持煤炭城市转型和经济持续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煤炭城市,如发行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国家和黑龙江省是实行积极的政策,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战略,振兴中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地提出,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但总体而言,政策的实施已经远远落后,针对性不是很强,”鱼水“,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煤城的优惠政策,支持发展的钱,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此外,项目应用的某些方面,它仍然一个长周期,低效率的问题。此外,中国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仍停留在“试点”阶段,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做没有得到多少反馈。

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另一种机制和机构的共同问题是由他们的社会企业沉重的负担,解决社会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地方政府接收资金问题,我们建议:调整在一定时间内,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保留率增加地方税收当地来源的资金,以解决他们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法规,国家从1994年开始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从1998年开始上缴省的资源税,当地税务左。我们认为,各国应充分考虑到煤城经济窘迫和一定比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省级资源税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这将给包括七台河煤城经济转型到了很大的活力。为此,我们建议,国有工矿企业上缴矿产资源税在左满舵到本地,同时增加增值税地方留成比例的金额由中央财政给予专项补助,依靠三个来源资金,在七河煤矿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资金,致力于发展替代产业。

城市资源开发,七台河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而不是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得到改善。我们相信,七台河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优化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经济发展应着力解决项目审批难,融资难,吸引人才难的问题,要优化投资环境,激活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的投资和融资渠道,引进多元资本。政府部门应根据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大胆让私人资本和外资参与经济转型七台河。政府要加强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创造体制条件和市场条件,该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加强资本市场和商业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提高城市的经济辐射,增强该地区的吸引力,稀缺的生产要素。

要注意七台河经济转型是必要的,应该是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战略。首先,考虑到国有企业为骨干七台河下气,在转型过程中,必须首先迫使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重组,盘活国有存量资本改造,重现生机和活力;其次是煤炭城市依托自身优势,替代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一些高科技项目,延伸产业链,集中了全国,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合理安排项目,以避免鹤岗,鸡西等城市的项目相似的项目,以避免重复建设;第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规划,不能单打一,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的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七台河一个世纪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有利于解决比例高的煤炭行业和产业链短,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负担太重,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过大,有利于解决煤炭城市技术落后,设备老化,走错了路。抓住机遇,用足,用好了,现场的国家和省级政策,我们相信,七台河就能焕发青春和活力

黑龙江七台河要撤市吗

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南与鸡西市、牡丹江市相邻,北接佳木斯市、鹤岗市,东连双鸭山市,西通哈尔滨市。七台河市是新兴煤炭城市,有“焦煤之都”之称,还有“寒地北药”、“中国冬奥冠军之乡”、“中国短道速滑之乡”、“冬奥冠军摇篮,短道速滑圣地”的美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七台河市面积6221平方公里,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为689611人,2021年经济GDP总量234.1亿元,其从人口、经济、城市规模来看,都与地级行政区设立条件不符,因此为规范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支出,有必要从国家大局方面考虑,撤销地级行政区地位,成立县级行政区七台河市,划归同为“媒城”的双鸭山市或鸡西市代管。主要原因:

第一,七台河市面积6221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面积最小地级市,比黑龙江省部分县级行政区(如五常市、尚志市等)面积都小,下辖3个市辖区:新兴区、桃山区、茄子河区;1个县:勃利县,共计17个乡镇(8乡9镇)。其中桃山区面积最小仅有79.64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最小的县级行政区之一。

七台河市各县区分布图

第二,七台河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为68961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20471人相比,减少230860人,下降25.08%,年平均增长率为-2.85%,人口逐年减少,流失很大,其2020年七普常住人口按13个地级行政区人口排名黑龙江省第12位,按县级行政区人口排名黑龙江省第8位,不足以支撑设立一个地级行政区。

第三,七台河市2021年经济GDP总量234.1亿元,黑龙江省地级行政区排名第12位,仅超过大兴安岭地区,占黑龙江省GDP总量的1.56%,不如五常市(2021年GDP总量292亿元)、嫩江市(2021年GDP总量247亿元)等县级行政区。

第四,七台河市是因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煤矿开发管理等历史原因由最初的矿区升级为地级市,仅仅以县级行政单位供养地市级行政机构,管辖层级过多,县区设立布局非常不合理。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大,加上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煤炭行业经济发展不景气,非常有必要撤销地级行政区,降为县级市,减少管理层级,裁撤多余人员,自然减员,精简机构,减少行政成本支出,节余的钱用于发展经济促进资源城市转型,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希望。

总的来说,七台河市相对于黑龙江省其它地级行政区,面积小,且人口流失很大,经济总量小,为了经济发展振兴有充足理由撤销地级行政区,原所属县级行政区降级为乡镇,同时以人口、地理位置为基础,优化调整乡镇行政区域,成立县级七台河市,有利于七台河市未来经济发展的角色定位,有利于为国家未来实现“省直管县”扁平化管理做准备,有利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实现中国梦!

七台河火车站为啥停了

七台河火车站停了是因为调整优化。根据旅客出行需求变化,调整优化部分列车开行方案,七台河火车站停运了。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谁知道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炭资源枯竭市政府将如何转形?

七台河作为黑龙江煤炭生产基地,是以煤立市、一业兴市的资源型城市。从1958年开发建设到现在已接近50年,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煤炭资源型产业,随着多年来的持续大量开采,在给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煤炭资源衰减、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果说现在七台河还可以煤炭资源维持经济发展,那么再过几十年,煤炭资源终有一天会枯竭,那时,七台河靠什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七台河人面前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课题。

为了摆脱严重依赖资源和产业结构单一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七台河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出了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两低一高”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我们认为,当前,七台河要抓住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契机,下功夫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国企改革力度,搞好企业所有制形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搞活煤城第三产业;三是在煤炭就地转化上下功夫,搞好煤炭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四是致力发展电力、化工、建材、机械、食品、医药等非煤经济,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状况,把七台河逐步建成门类齐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七台河市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新兴煤炭工业城市,盛产主焦煤,是全国三大主焦煤生产基地之一。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七台河的主要功能是向国家输出廉价的能源,为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积累,在资源开发实行“有水快流”,产业发展是“一枝独秀”。如今,经过近50年的超强度开采,煤炭资源日渐减少,已进入了枯竭期。众所周知,资源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了资源保障和供给,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就会陷入经济产业衰退的困境之中。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淅减少,七台河结构性矛盾显的更为突出。一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七台河的形成和发展,是紧紧围绕煤炭资源的集中开发与利用而进行的,由此形成了比较单一的产业结构。企业大而全、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型的国有国营的单一结构,形成城市整体经济对资源的高度依赖。以煤炭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艰难、滞后。煤经济比重过大,非煤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一大一小”的畸型经济结构影响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国有经济的比重过高。我们都知道,资源型城市大多在建国初期和“一五”期间建成,当时我国正是实行计划经济,国有企业是当时最主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形式,加上资源开采由国家组织进行,所以与其他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过高,严重影响着市场化进程。七台河的情况也是如此。目前,七台河国有企业虽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改革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触动产权,国有股比重仍比较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机制等计划经济的烙印还比较深。我们建议七台河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机制转换、制度创新、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合资合作等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彻底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元化,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原料工业的深加工、精加工力度不够,以卖资源为主的经营方式和发展格局仍困扰着七台河经济的发展。同时,资金不足,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生产、安全、生活等基础设施欠帐多、基础差、改造慢等问题也是七台河实施经济转型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另外,由于主导城市发展的煤炭产业出现了明显的萎缩趋势,加上经济结构单一,七台河还面临着下岗职工较多,职工生计艰难,企业负担沉重等问题。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日益的减少与开发,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必然要走向衰落,走转型之路是或迟或早的。早转型早主动,晚转型就背动。病入膏肓时才去看医生,从来不是解除病痛应有的办法。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对于七台河来说,无论是依赖煤炭资源还有过几十年“好日子”,转型都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在财力相对充裕、外部环境比较有利的情况下,就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资源型城市最为明智的选择。针对七台河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制定多元化产业转型战略,控制原煤这一主导资源产业的发展,逐步摆脱对煤炭资源的过分依赖,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培育一批能带动一方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逐步实现由地下向地面、由资源产业向非资源产业、由初级加工向深精加工、由掠夺性开采向有计划保护性开采转变。

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各地共同的做法是发展接续产业和发展替代产业两种方式。我们的研究表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各有其优缺点。发展接续产业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增加产业附加值,同时也有利于发挥聚集经济作用,因而产业转型难度较小。其主要缺点是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资源,并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发展替代产业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彻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单一资源型城市向综合性城市的转变,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缺点是受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基础设施、政策和区域文化等因素制约较大。

有必要指出的是,发展接续产业和发展替代产业这两条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途径是相辅相成的。转型的路线选择方面,如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将二者组合搭配。一般而言,资源型城市首先应该发展接续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把资源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好,通过精深加工、扩大贸易,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能力。这样既可为转型和发展多元化替代产业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资金,同时还可减轻就业压力,增强替代产业的发展后劲。

延伸产业链条 老资源走出新路子

我们都知道,七台河的立市之本是煤炭资源,尽管可开采资源最终会走向枯竭,但若想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资源而重新趟出一条发展之路并不容易,也不现实。在缺乏雄厚财力支持的情况下,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接续产业成为七台河最为现实的选择。我们认为,七台河首先还是应该考虑依托资源优势,通过精深加工、发展相关产业等办法,延长煤炭产业链条,把煤炼成焦、发成电、变成油,把煤的文章做精、做大、做活、做优,形成煤、电、焦、油等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链条,从而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发展提供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资金。

面对产业结构单一,资源逐渐减少,缺乏经济发展动力的实际情况,七台河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革命加速产业升级,把传统的依赖煤炭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来循环发展的经济的发展思路。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七台河在积极做好煤这个主导产业的同时,着力拉长产业链,坚持把原煤洗精,把精煤练焦,积极发展煤化工、煤转电、煤转焦,推进煤、电、焦、油一体化发展。随着煤转油、粉煤灰制砖、煤生产甲醇等一大批煤炭转化大项目的投产,全市年工业产值比原来增加5倍,今年前4个月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6.2%,七台河经济走上了复苏之路。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七台河在发展以原煤为依托的接续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起步较早,投资力度也较大,为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掌握的资料表明,自1979年以来,七台河市先后建设了14个洗煤厂,原煤洗选能力占原煤产量的73%,大大高于26%的全国平均水平。从2001年到2004年3年间全市仅焦化项目投资就达20多亿元,已有亿达信80万吨、宝泰隆60万吨、隆鹏60万吨、龙洋96万吨等一大批大型煤化工骨干企业纷纷崛起。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焦炭生产能力已达360万吨。在发展焦炭产业的同时,煤转电、煤化工、煤建材等产业也相继发展起来。业界分析认为,七台河煤炭行业能在全国最薄煤层的不利资源赋存条件下,始终保持黑龙江省四大煤城中最好的经济效益,最根本的就是得益于煤炭的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一大批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进入扩张阶段,对发展煤炭转化的积极性高,投资能力强。三是七台河具有东北地区独特的主焦煤优势,是国家三个保护性开采稀有煤田之一,最适宜发展煤化工产业。四是随着近几年经济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七台河财政具备了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引导接续产业发展的条件。

依托这四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七台河确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由过去单一的煤炭基地向优质焦煤、优质焦炭、电力和煤化工四大基地转变。到2010年,原煤年产量稳定在2500万吨,原煤入洗能力达到2300万吨,实现可洗原煤全部入洗,焦炭产量达到5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提高到228万千瓦,煤焦油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煤气制甲醇超过30万吨,煤炭循环经济增加值达到100亿元。按照这样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今年七台河发展接续产业的项目建设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一批电力项目。包括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二期扩建工程,新上两台60万千瓦机组;两个煤矸石电厂热电联产工程扩建;新建两个以洗中煤和煤泥为燃料、为新兴区和勃利县供热的热电联产工程,装机容量20万千瓦;两个环保煤气电站。二是建设一批煤化工项目。包括新建两个煤气制甲醇项目,总规模是年产32万吨;新上一个10万吨煤焦油加工项目,改造一个煤焦油加工项目,总规模达到20万吨。三是建设一批煤建材项目。包括两个煤矸石免烧空心砖、一个粉煤灰砌块和一个粉煤灰水泥项目,总规模将达到3亿块标砖。四是建设一批焦化项目。完成两个焦化项目续建工程,新增焦炭产能150万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七台河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工夫,把创建“政策黑龙江省最优、服务周边最好”的环境盆地作为目标,吸引了大量民营资本前来投资办厂。民营资本的进入,新上了一批接续产业大项目,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条。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煤矿的回采率为50%至60%。也就是说,即使是枯竭的煤矿,也有相当一部分煤炭留在地下。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以新的方式利用这部分资源可以节约投资,提高效能。由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和中国矿大科技人员联合攻关的一项技术,可以让煤在地下燃烧生成可燃气体,然后通过管路输送到工矿企业,。这项新技术比传统煤炭开采工艺节省投资78%、节约成本62%,提高效能3倍,吨煤价值可提高10倍以上。由于煤炭地下气化后灰碴留在地下,避免了传统煤炭开采和地面气化造成的废气、废水、废碴等污染,还可大大减少因煤层采空而造成的地面下沉。我们建议七台河在这方面动动脑筋。

有必要指出的是,七台河发展接续产业要转变思维方式,树立五种新的意识: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起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二是要铲除因循守旧计划经济思维,增进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三是要克服“等、靠”和伸手向上要思想,树立起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四是要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树立长远发展意识;五是要树立质量效益第一的意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政府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积极引导煤炭企业优化产品与产业内部结构,对实力差、规模小的煤矿企业,应采取办法遏制掠夺式开采行为。而对那些实力强大、已经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则应从鼓励、支持企业延伸产品开发链入手,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开发能力。

实施多轮驱动 调优各次产业比例

煤炭是七台河的立市之本,全市80%的工业增加值、70%的财政收入、60%的非农业就业岗位均来自煤炭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地方的财政形势。把全市经济发展的赌注全部押在单一的煤炭产业上,难免会因煤炭产业的市场波动而引发全市经济“伤风”。这一点,七台河应该深有体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七台河非煤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加快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由单一煤炭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的统筹协调。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有发展基础、有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产业,发展起一批非煤项目,使煤和非煤的比例调整到合理的程度,实现城市转型、经济转轨。

在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煤炭产业转化的同时,七台河兼顾非煤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实施“三九开发战略”的构想。即建设“三大基地、做强九大产业集群”。“三大基地”就是建设优质焦煤基地、优质焦炭基地、北药种植基地。“九大产业集群”就是电力产业集群、木制品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钢铁和铸造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和教育文化产业集群。七台河从改变煤炭产业一头沉的状况入手,向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迈进,全面发展石油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农产品和木产品加工业,促进城市全面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种多项产业并举,不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发展思路,把市场风险分摊到最小化。

目前,以双叶家具为龙头的木制品产业群体已经形成。去年双叶公司实现销售额1.2亿元,上缴税金超千万元,围绕双叶家具上游产品加工的企业已经达到30多家,从业员工超过万人。这些企业多数从俄罗斯进口原材料,再通过双叶公司把产品销往国外,实现了“两头在外”的目的。此外,电力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钢铁和铸造产业集群也正逐渐发展壮大,煤与非煤产业的比例调整已取得重大进展,煤与非煤产业比重由1992年的74∶26调整到2001年的52∶48。按照七台河的规划,到2010年,煤与非煤产业比重调整到30:70。再过几十年,随着资源替代产业的形成,七台河煤炭开采业占全部工业总量将下降到20%,以煤为燃料的电力工业和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工业将占到工业总量的30%,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建材加工、机械加工和药业加工将成为主导产业,占工业总量50%以上,那时七台河将真正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区轻工业产品的集散地,成为综合性工业城市。

研究表明,资源型城市财力薄弱,调控产业布局或吸引产业入驻的能力不强。所以,在转型过程中创造有利于多数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尤为必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建议七台河降低产业准入门槛,除对城市发展有严重负面影响的产业予以限制之外,其他产业都可以自由发展。选择替代产业时,应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只宜提出替代产业的大致发展方向,其政策的着力点是为转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尽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使全市走上摆脱依赖煤炭资源而健康发展的轨道。

繁重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一直是困扰资源型城市的最大问题。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衰退产业富余职工安置问题,这已被其它国家实践所证明,在这方面政府必须要“有所为”。我们建议七台河在推进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把为下岗职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作为重中之重,尽量考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转变观念,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职工就业的巨大潜力,积极开拓就业空间。要将提高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作为解决就业、调整结构的根本前提,设立下岗职工培训援助基金,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基地,在搞好对下岗职工技能培训的同时,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

有必要指出的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由资源枯竭造成的支柱产业断层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践看,尽管他们有着巨大的财力支持,成功转型也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有鉴于此,七台河在缺乏雄厚财力支持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到转型的长期性的艰巨性,树立长期做战的准备。

强化政策支持 助力煤城走出困境

光靠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非常困难。我们都知道,对于计划经济体制“统治”长达40多年的资源型城市,国家对其采取的是只强调“做贡献”,没有补偿政策,这使资源型城市的血液基本被抽空、环境严重恶化。七台河和全国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至今尚未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存在着许多与市场经济相悖的体制障碍,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政企不分。这样不仅严重阻碍着政府职能转变,造成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大量存在,而且还严重阻碍着政府各经济主体特别是资源型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资源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矛盾,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也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体系的支撑。也就是说,转型需要政府埋单。省和中央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反哺机制,制定适度的财政援助政策,如设立衰老报废矿山转户基金和技术改造专项基金,提高单一资源城市的财政转移支付比例,抓好城市和矿山的环境治理与保护,下大力气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应协调推动企业与地方尽快制定部分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

我们建议国家加快研究和制定向七台河这样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倾斜的具体政策措施,以“输血”的方式恢复其“造血”功能。在项目投放上给予优先考虑,在税收和信贷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同时,国家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解决社保资金缺口。采取“国家匹配一块、省支持一块、受益企业自筹一块”的方式,建立煤城接续产业发展基金,以支持煤城转型和经济持续发展。支持煤城多渠道融资,如发行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等。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国家和黑龙江省正在实行积极的政策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提出,要“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但总体来说,政策的推行明显滞后,针对性不是很强,“注水养鱼”,促进煤城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少;扶持发展的资金投放的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少。另外,在项目申报的一些环节上,尚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另外,我国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还停留在“试点”阶段,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馈”。

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另一个机制上和体制上的通病,就是因“企业办社会”造成的企业负担沉重。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关键是解决地方政府的接收经费问题。我们建议:在一定时间内,调整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比例,通过增加地方税收留成比例,向地方提供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资金来源。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国家从1994年开始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从1998年开始上缴省资源税,留给地方的税收较少。我们认为,国家应充分考虑到煤炭城市经济的窘迫和实际面临的困难,把一定比例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省资源税用于煤炭城市的经济再发展,这样将会给包括七台河在内的煤炭城市经济转型带来很大的活力。为此,我们建议国家把把矿山企业上缴的矿产资源税全额留给地方,同时提高增值税地方留成比例,再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家数额的专项补助,依靠这三项资金来源,在七台河这样的煤炭城市建立经济转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作为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七台河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较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我们认为,七台河市政府应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应着力解决项目审批难、资金筹措难和吸引人才难的问题;要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激活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的热情,疏通投融资渠道,实行多元资本。政府部门应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大胆放手让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七台河的经济转型。政府要加强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到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集中精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创造使地区比较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制度条件和市场条件。特别是要加紧培育资本市场和经营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增强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增强本地区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有必要引起重视的是,七台河的经济转型应从全局、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第一,考虑到国有企业是七台河的骨干和支柱,在转型过程中首先要下气力盘活国有存量资本,要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改造,重现其生机和活力;其次是依托煤城自身优势,上一些利于发展接续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的高新技术项目;第二,应着眼全国,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安排项目,避免与鹤岗、鸡西等城市项目雷同,避免造成重复建设;第三,在协调发展方面,各项事业应全面规划,不能“单打一”,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为七台河提供了世纪性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有利于解决煤炭产业比重高和产业链条短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包袱过重、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过大的问题;有利于解决煤城技术落后、装备老化、产品不对路的问题。只要抓住机遇,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和省给予的政策,我们相信,七台河就一定能焕发青春和活力

上一篇:阿里云畅销(阿里巴巴热销)
下一篇:云空间虚拟主机(云空间虚拟主机怎么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