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虚拟主机价格(aws gpu服务器价格)
259
2022-11-26
本文目录一览:
亚马逊的AmazonWebServices(AWS)于2006年推出,以Web服务的形式向企业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现在通常称为云计算。其主要优势之一是能够以根据业务发展来扩展的较低可变成本来替代前期资本基础设施费用。亚马逊网络服务所提供服务包括:亚马逊弹性计算网云(AmazonEC2)、亚马逊简单储存服务(AmazonS3)、亚马逊简单数据库(AmazonSimpleDB)、亚马逊简单队列服务(AmazonSimpleQueueService)以及AmazonCloudFront等。根据其页面介绍,AWS已经为全球190个国家/地区内成百上千家企业提供支持。数据中心位于美国、欧洲、巴西、新加坡和日本。作为云计算领域真正的大佬,一旦亚马逊携AWS正式进入中国,那么对国内相关的云计算企业可能会带来深刻影响,目前国内像阿里巴巴、盛大以及华为都在提供类似云计算服务。
现在很多云平台都有提供免费试用服务,比如Amazon AWS 12 个月免费套餐、Google GCP $300 Free Tier、Microsoft Azure $300 Free Tier、CenturyLink $500 Free Tier 等等,当然了,还有其他的云厂商如阿里云也有免费体验活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来了。
一、免费额度及正常定价
1、AWS
I、免费额度
Amazon AWS 有分国内和国外两个版本,这里说的是国外版本,AWS 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区域拥有自建机房和骨干网,国内全程 NTT 线路。其免费体验的注册地址是:
AWS 免费套餐。
主要免费项目有:
Amazon EC2 750 小时/每月 Linux、RHEL、Windows、SLES t2.micro 实例使用时间;
Amazon S3 5GB 标准存储;
Amazon EC2 Container Registry 500M/月;
Amazon CloudFront 50GB 传出数据;
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age 最大 30GB 以及 1G 快照;
所有 AWS 服务的共计 15GB 的带宽传出;
总结就是,可以开一台 Windows 或 Linux 虚拟机,配置为内存 1G,硬盘最大 30G,月流量 15GB。
II 、正常定价
为避免不需要的支出,一般选择的是 Amazon AWS 按需计费,此服务按小时结算,以免费额度的套餐内容为例:
AWS EC2 t2.micro 实例:$0.016/小时(约 $11.9/月);
网络入站数据:免费;
区域内入站数据:$0.01/GB(一般产生于有多个实例);
出口数据:前 1GB /月免费,10TB 以内 $0.14/GB;
弹性 IP:已关联实例免费,未关联 $0.005/小时;
一般使用 EC2 的都是大企业客户,主要是因为其相对稳定,个人客户可以考虑选择 LightSail ,CPU、内存、流量、硬盘打包销售,最低每月仅需 $3.5,首月还提供免费试用。
2、GCP
I、免费额度
GCP 全称 Google Cloud Platform,谷歌旗下云产品,目前在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区域已有机房,总的来说对大陆会更友好些(移动全程绕美国,联通部分绕美国,电信直连)。其免费体验注册地址是:
GCP Free Tier。
GCP 除信用卡外对免费体验限制不大,提供的 $300 可用于全部项目,包括主机、流量、CDN 等等,按使用量按分钟计费抵扣。其中以下项目是在一年体验期结束后仍然免费的(注意不含流量费):
每月 1 个 f1-micro 实例(仅限美国部分区域);
30 GB/月 硬盘,5 GB/月 快照;
5 GB/月 区域存储(仅限美国部分区域);
1 GB 存储空间的源码托管;
II 、正常定价
GCP 与 AWS 一样是按需计费,但是以分钟为结算单位(AWS 按时),并且每个机房的定价都是不一样的。以台湾机房为例:
f1-micro VM 实例:$0.009/小时(约 $4.6/月);
入口数据:免费(指网络到实例);
出口至同一区域产品数据:免费;
出口到中国境内数据:1TB 以内 $0.46/GB;
弹性 IP:已关联实例免费,未关联 $0.01/小时;3、Azure
I、标准试用
Azure 提供 $200 一个月的标准试用Azure 国际版免费试用套餐目前提供 1+12 个月免费套餐(即首月 $200 试用 + 12 个月免费套餐,不含国内世纪互联代理的 Azure,注册需提供银行卡、手机号)
免费套餐包含(不含首月,首月 $200 以内都免费):
750 小时 B1S 虚拟机 (Windows 或 Linux 各一台);
64G x2 托管磁盘;
15G 出站数据;
250G SQL 数据库;
需要注意的是,12 个月免费套餐是在 $200 结束后开始,需要手动升级成即用即付订阅才能享受。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升级后超出免费套餐就会扣钱了(与 AWS 一致),而且必须严格执行免费套餐的内容,比如磁盘免费的是高级 SSD P6 64GB,你开 32 GB 的虽然容量小了,但 Azure 正常收费!
2019年更新:免费套餐建议通过官方的免费服务开通,不要自己在虚拟机里直接创建,这样就可以避免莫名其妙被收费了,可以开 Linux 和 Windows 各一个虚拟机,位置可选东南亚、美国东部、美国西部2、美国中部、西欧五个数据中心。
II、学生试用
Azure 提供 $100 一年的学生订阅,注册地址(无需银行卡,概率需手机号验证,IP 与地址及手机号码不符无法通过,VOIP 手机号无法通过):
注册地址
免费项目有:
标准试用的所有内容;
$100 无限制余额;
III、正常定价
Azure 同样是按需计费,以最低配置(不同区域定价不同)为例:
A0 VM 实例:$0.017/小时(约 $13.39/月);
入口数据:免费;
出口至亚洲数据:前 5GB/月免费,10TB 以内 $0.12/GB;
其他标准定价参见官网说明;
Azure 学生订阅定额 $100/年,如果只开标准免费 B1S 配置,每月大约有 74GB 流量可用。
三、总结
通过上面说明,相信大家对几家平台的免费政策以及正常收费有了一定的了解,各家有各家的优势,比如 Amazon AWS 日本机房、Google GCP 台湾机房、Microsoft Azure 香港机房对大陆友好,但也有各自的不足,比如 Amazon 流量少、Google 流量贵、Microsoft 申请难等等。大家在具体采购使用前,可以先通过各家云平台提供的免费试用测试下,然后再评价是否符合需求。
4核8G配置活动报价:1.共享型s6实例,4核8G配置,5至10M可选带宽,活动报价为1046.04每年起。2.计算型c5实例,4核8G配置,5至10M可选带宽,活动报价为1371.72每年起。3.计算型c6实例,4核8G配置,5至10M可选带宽,活动报价为1415.88每年起。
AWS整合账户后,除了可以合并计费付费,有如下几个对AWS成本优化有很大的提升,不仅仅是合并付费,各成员账户的一些服务使用量也会合并计算,而一些aws的服务如EC2和S3等服务,会随着用量增加而享受更低的价格,这就是整合账户对于成本优化的帮助之一。
云计算,一直都是数字化时代高端技术的代名词,“尖端技术、价格昂贵”是其身上难解的标签。
然而,在研究疫情催化下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时,我们发现:高端大气如云计算,也如电商百亿补贴大战一样,早已打了多年的“价格战”。
这其中,降价“最积极”的就是云计算行业的老大——亚马逊AWS。截止2020年5月,亚马逊AWS一共降价82次,并且预计未来会继续降价。
备注:亚马逊AWS曾连续三年每年降价12次,现在也有一年6次降价。
尽管AWS大中华区执行董事表示:价格调整,从来都不是为了打价格战。但实际上,大部分IaaS厂商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像阿里云自2013年正式对外推出以来,还未盈利过。
与此同时,各云厂商还在动辄百亿地投资基础设施。
亚马逊 2020Q3 购置固定资产支出 110.63 亿美元,环增 48.32%;阿里云未来3年将再投2000亿元人民币;腾讯云方预计未来5年投入5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基建。
一边烧钱,一边亏损追求低价的打法,是不是怎么看怎么眼熟?
的确,这与此前的社区团购重金投入冷链,同时烧钱补贴,甚至与更早的共享单车大战理论上一脉相承。说白了就是“买量逻辑”。
但降价买量可能意味着“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对重资产的云服务商来说真的是好选择吗?
价格战打不出竞争力,但“打死”了竞争对手
一旦涉及到价格战,往往表示该行业的竞争环境已经非常恶劣,无序、非理性、不计成本是惯常的手段。
不可否认,云服务领域也必然存在这样的市场乱象,但云服务主流产品的产品特性,以及当下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降价“势在必行”。接下来,我们就产品、企业、行业展开论述,探究云服务端的降价逻辑。
IaaS产品高度同质化,不降价不好卖
简单讲,云计算是一种To B综合性服务的统称,目前常见的有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服务类型。
以我们日常使用水电为例,云计算扮演的是水厂、电厂角色——水电厂建造供水发电设施(IaaS服务),地产商设计建造水电线路(PaaS服务),装修公司安装电源插座水龙头(SaaS服务)。我们使用云计算,就相当于只要缴费就有水有电用。
目前,国内云厂商以及亚马逊的AWS主要以IaaS业务为主,其他主要云厂商如微软的Azure、谷歌的GCP业务类型均衡发展。
IaaS服务实际上是一门服务器“出租”生意。
过去企业或个人使用服务器,需要自行购买并部署在本地。购置成本、场地费及后期运营维护开支常常让使用者头疼不已。
而使用IaaS产品,相当于只是“租用”了云厂商的服务器,不仅可以减少购置、场地成本,还可以得到弹性的运营支持。
但云厂商服务的创新性体现在软件上,其服务器的硬件设备同样需要向上游厂家购买。
就国内市场而言,服务器前五大生产企业掌握着80%以上的市场份额。各云厂商的服务器硬件基本都来自这五家。
以国内市占率第一的服务器提供商浪潮信息为例,其2018年电话会议提到:公司销售给阿里、腾讯、百度硬件份额分别占其总需求规模的50%、30%、20%。
产业链上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收窄。服务器三大构成元件之一的CPU(占比总成本的50%左右),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英特尔供应。
由于IaaS层提供的是最为基础的服务功能,底层硬件资源的高度同质化,从客观属性上决定了IaaS产品的高度同质性。
既然产品使用功能差不多,价格就成为客户购买时比较在意的因素。IaaS厂商为了留住客户,需要在价格上妥协。
不过,降价难免压缩利润,云服务商屡屡降价,就只为”赔本赚吆喝“?
规模效应下,“多卖多亏”逆转为“多卖多赚”
利润对企业的吸引力,就如同花粉对蜜蜂的诱惑一样不可抗拒。只不过花粉有时候俯拾即是,有时候却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有所收获。
据阿里云最新季报:2020Q3调整后EBIT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亏损为1.56亿(人民币),而2019年同期亏损5.21亿。亏损收窄主要归因于已实现的规模经济。
上述提到的规模经济,也就是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非生产性企业受益于规模效应的本质是:通过扩大销售来分摊固定成本。
举例来说,一款软件的研发投入为100w,最后只卖给一个客户,产品单价会很高,因为100w研发成本都要转嫁给这个客户;如果有100个客户,成本分摊到每个客户后,产品单价就会相应比较低。
在规模经济推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进行降价,只要降价幅度小于成本下降幅度,企业不仅不会亏损,而且卖得越多,赚得越多。
但事实上,实现规模经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那些无法承受持续亏损的企业来说,不断降价无异于“自杀”。
小厂商的“事故”成就云服务行业的故事
目前云计算在国内仍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情景。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企业的“上云率”仅为40%,远低于美国企业85%和欧盟企业70%。
原本有很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大家一起讲述云服务行业高科技、高增长的故事。但价格战竞争下,一些中小服务商体量没有别人大,降价也降不过人家,不断有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又无力承受的服务商被洗牌出去。
如下图所示,中小云服务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5年的31%缩减到了2018年的26.1%。
与此相对的是,资源向大厂商的集中。截至2019Q3,全球IAAS市场份额,80%以上都集中在四大头部公有云服务商。
而市场份额集中,进一步推高头部云厂商的规模经济,带来成本支出下降,接着就是下一轮降价。
对国内市场来说,足够低的价格代表着足够大的吸引力——用户往往会因为云计算门槛的降低而愿意进行尝试。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内云计算行业规模的快速成长。
不过,抛开行业影响,还没听说过哪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打价格战。因此,趟过降价获取用户的“买量阶段”,云计算行业的竞争仍要回归自身差异化优势的构筑。
低价获客、差异化增值,还是熟悉的“配方”
服务器就好比是一台能为其它网络终端提供计算或者应用服务的电脑,我们都知道,电脑能提供的基础功能虽然是一致,但如果用途不同,性能要求也会不同。
比如,游戏爱好者的电脑,“屏幕大,配置高,网速快”是标配;文字工作者的电脑,要轻薄方便,能拎包就走。
同样地,对云计算真正的用户来说,价格也并非其选择“上云”的唯一因素。
银行类金融行业客户,考虑“上云”的首要要素是安全性,因此对云服务商的基础设施要求苛刻。
有的企业希望云服务商能够快速地响应其需求。他们一般选择做非头部云服务商的大客户,而不是头部服务商的小客户。因为大客户的需求往往能更快得到反馈。
另外,随着云计算的深化发展,即便是单纯因节省硬件成本而选择云服务的客户,也会演变出多元化的需求。
也就是说,当云与产业融合的时候,客户对云的使用会是综合性的,如在提供IAAS服务时,企业可能会额外购买PAAS、SAAS产品。
这从侧面说明了,提供增值服务或者说配套服务或许是云服务商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阿里云的收入情况就知道。
阿里云也是近几年云服务领域的降价”活跃分子”,曾有过一年多时间降价17次的疯狂举动。但其收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如下表所示,2015Q1-2020Q3增速始终维持在60%以上。
拆解云计算收入的影响因子可知:云计算收入=付费用户数*ARPU。
按照此前的降价“买量逻辑”分析,阿里云的营收之所以能正向快速增长,在于付费用户的增长幅度大于ARPU的跌幅。
但从财报数据来看,2016Q4-2018Q1,阿里云的付费用户数,以及季度ARPU值是同步上涨的。
降价不仅没有导致单客平均收入降低,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关键或许就在于增值配套产品或服务的创收,例如网络虚拟化和数据库服务。
据阿里云2020Q3财报:各种规模和行业的客户继续享受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截至2020年9月30日,A股上市公司中约60%是阿里云的客户,而2020年9月其平均支出同比增长了45%。”
不过,说到底,这还是熟悉的“配方”,毕竟通过低价吸引用户,再通过其它产品实现增值,仍然是ToC的互联网打法。
然而这毕竟是个有技术门槛的领域,比起复制以往的成功经验,投资者更感兴趣的是互联网巨头们在云服务市场能讲出怎样的多元故事。
价格战喧嚣过后,云计算领域会形成新的格局。对参与其中的巨头来说,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谁能比别人便宜20%,也不是谁储存数据的能力更好,而是谁的业务结合自身的综合优势后,更能满足用户需求。
如亚马逊云、阿里云如何借力集团的电商优势,腾讯云怎样才能实现通过微信帮助B端企业连接C端,谷歌的搜索业务和云服务怎么连接起来。
可以看到,云计算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一场企业基因与云计算结合的行业之战或将开启。
看你要什么配置了 如果是国内服务器同配置下 阿里云肯定要便宜些的 而且也要好些
如果是国外的话 AWS要好些 毕竟不管是哪的服务商都是具有本土优势的
就像我们在国内买美国的虚拟主机,美国服务商的永远比国内服务商卖得便宜
按量计费,只计出网方向,不同区域价格不一样,最便宜的应该是 9 美分 / GB,香港是 12 美分。用量到 10 TB 以上单价会有一点折扣。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