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平台官网)
本文目录一览:
- 1、华为已捐赠鸿蒙最核心基础架构!安卓用户可无缝过渡到鸿蒙系统
- 2、独家解读华为云三个阶段:内部级别一会升一会降一把手变了四次
- 3、高精地图战事起,华为抢位、美团入局,高德百度你还好吗?
- 4、华为云业务有哪些
- 5、「深度」麒麟绝版,现金牛遇阻,谁会是华为的下一个造富业务?
- 6、华为消费者业务更名为华为终端业务后有哪些变动?会对我们有影响吗?
华为已捐赠鸿蒙最核心基础架构!安卓用户可无缝过渡到鸿蒙系统
6月2日,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发布,这是一款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和苹果安卓等手机电脑系统不同,鸿蒙系统可用于物联网各种设备。它既能控制手机,同时也能适配PC、平板、手表等智能终端,突破以往不同属性智能终端设备间普遍存在的“兼容性”难题。
从目前市场上的操作系统市场比例上看,安卓占据了全球68.63%,苹果占据了30.99%的市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出现,将有可能打破这两家独大的局面。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接受央视 财经 采访时表示,和安卓以及苹果ios系统相比,鸿蒙2.0在使用体验方面同样流畅,而且相较之下,鸿蒙更看重智能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未来,鸿蒙也将在车载、智能家居等方面发力。此外,华为把鸿蒙(HarmonyOS)最核心的基础架构部分全部捐赠给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各个厂家都可以平等地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获得代码,根据不同的业务诉求来做产品。安卓用户可无缝过渡到鸿蒙系统。
华为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鸿蒙OS 2.0,并宣布将于年底首先对国内开发者发布针对智能手机的HarmonyOS beta版本,预计明年可实现商用。
据介绍,鸿蒙OS 2.0能够让端到端的时延低至10毫秒,有效吞吐量达到2.4Gbps,同时可靠性可提升30%,真正使能华为全场景生态建设。
会上,余承东宣布鸿蒙OS将正式开源。开发者将获得模拟器、SDK包以及IDE工具,华为会将代码捐赠给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从9月10日起,HarmonyOS将面向大屏、手表、车机等128KB-128MB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4月将面向内存128MB-4GB终端设备开源、2021年10月以后将面向4GB以上所有设备开源。”他说。
鸿蒙OS 2.0能支持第三方设备。目前,华为已经与美的、九阳、老板等家电厂商达成合作,这些品牌将发布搭载鸿蒙系统的全新家电产品。
华为面向全球首发了HMS Core 5.0。
HMS是华为构建应用生态的第一步。余承东表示,在全球180万开发者的支持下,HMS生态迎来了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球接入华为HMSCore的应用数量已超过8.1万,同比增长88%;HMS生态全球注册开发者已达160万人,同比增长76%;目前已服务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AppGallery全球活跃用户达4.9亿,其应用分发量达2610亿;超过9.6万个应用集成HMS Core,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无论使用安卓还是鸿蒙,HMS Core都将为华为全场景生态提供强大支撑。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华为集合了AI的算力、鸿蒙系统先进的全场景分布式架构,以及HMS云服务在各类终端上实现对用户生活场景的全覆盖优势。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说,为构建自己的生态,华为消费者业务全员上下包括2000多名研发工程师,经过了300多天的奋战和努力。
一年时间里,HMS Core 5.0的开放能力从14个Kit增长到56个kit,API数量从885个跃升至12981个,覆盖7大领域,迅速形成差异化创新优势。
华为表示,将坚持面向全球开放最核心的软硬件能力。包括地图、搜索、支付、浏览、广告5大根服务引擎,以及业界领先的拍照、AR地图、通信传输、隐私安全保护能力等,全面赋能 游戏 、影音、 娱乐 、电商、社交等各领域开发者,共同打造用户喜爱的新一代创新应用。
在IoT方面,华为的HiLink智能硬件生态合作伙伴超过800家,服务用户超过5000万。智慧生活APP装机量超过4亿,支持120多个品类,平均每天收到10.8亿次访问请求。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详解鸿蒙OS 2.0时表示,中国软件行业枝繁叶茂,但没有“根”,华为要从鸿蒙开始,构建中国基础软件的“根”。
鸿蒙OS2.0最关键的是“底盘”,相比1.0,其分布式能力有了“质变”的提升。“分布式软总线性能已经逼近硬件总线能力,让多设备融合为一体。”
本次大会华为没有提及麒麟9000芯片和Mate40手机相关情况,王成录在华为开发者大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芯片问题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华为在此方面有困难,但芯片问题同时也给中国所有企业带来反思。“没有选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限制反而让中国企业有了释放潜力的机会,是危与机并存的。”
据了解,去年鸿蒙首次亮相,这个耗时10年、4000多名研发人员投入开发、着眼于5G物联网时代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因外部压力而不得不“早产”。面对美国的不断打压,余承东日前曾透露,从去年制裁后,华为连仪器仪表、EDA工具软件等都自己开发。“后来我们想,不能连仪表都做了,就把技术转让给了中国的仪器仪表厂”,因此,这也带动了一批中国企业发展。“华为的意义,不仅是自己,最主要是带动一批中国企业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他说,“我们要带动中国企业一起做。”
独家解读华为云三个阶段:内部级别一会升一会降一把手变了四次
运营商 财经 网 郭彭琪/文
华为终端业务被打压后,致使华为将目标转移至华为云身上。随着华为将云业务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后,华为云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一把手也在三年换了四次,还将“CloudAI BG”再次降级为“Cloud BU”,徐直军直接担任华为云董事长,可见这次华为对华为云寄予厚望。
郑叶来时期的“Cloud BU”
2007年,华为成立聚焦云计算的虚拟化研究部,后来华为在私有云上做出了一番成绩,随着云市场变化,华为云开始进入公有云市场,据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回忆称,华为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准备发展公有云,当年,任正非在北京“华为云计算发布会”上提出的期望:“让用户像用电一样享受云计算”。
但真正面向公众市场是2017年,华为将云服务成为战略级业务,成立了云业务Cloud BU,郑叶来担任华为云业务总裁。
说起郑叶来,幽默是运营商 财经 网对其的第一印象,郑叶来在1999年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后,就进入了华为担任无线产品经理,先后出任无线产品线OM SPDT总监、无线OSS与服务产品线总裁,2012年调任IT产品线总裁,2017年起才担任华为云业务总裁。
华为云与郑叶来几乎划着等号,郑叶来也算是将华为云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为了展示华为对云业务的重视程度,还将Cloud BU(业务单元)与华为其他三大BG(业务集团)平行。
但其实,当时的华为云并未担任着营收业绩,而仅仅是业绩增长的任务,因此华为云虽十分被看中,却未真正实现增长爆发,在2019年华为云在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中仅仅第五的位置。
侯金龙时期的“CloudAI BG”
随着阿里、腾讯、百度将云业务成立为独立事业群,来赋予云业务更大的使命,华为也将Cloud BU升级为CloudAI BG,真正变成业务集团,变成与消费者BG、运营商BG和企业BG同级,主要包括了Cloud BU、计算产品线(服务器等)、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侯金龙担任CloudAI BG总裁。
据了解,侯金龙是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毕业,入职华为25年。1996年,华为开始做移动通讯,余承东招人,侯金龙以无线GSM 产品经理,被余承东招入麾下。侯金龙先后担任华为无线业务产品销售总监、产品营销工程部总裁、网络能源产品线总裁和IT产品线总裁。如今直接从IT产品线总裁任命为CloudAI BG总裁。
不过,侯金龙担任CloudAI BG总裁时间很短,仅一年时间,华为云在2020年这一年虽然作为业务集团,却未能在业绩上与其他BG营收相媲美,但实现了168%的增速,是国内公有云市场中增速最快的云企业。
张平安时期的“Cloud BU”
不过,CloudAI BG作为华为第四大BG业务仅仅一年时间,在今年4月份,被直接降级为Cloud BU。
据了解,4月2日,华为内部发文对云业务再次做了调整,任命张平安为 Cloud BU 总裁,同时撤销云与计算BG( CloudAI BG),原服务器、存储等划归到“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该部门名称改为ICT产品解决方案。而徐直军是华为云董事长,可见华为对云业务的重视程度。
此前,2021 年 1 月,华为消费者 BG 总裁余承东被任命Cloud AI BG总裁(兼)、Cloud AI BG行政管理团队主任、曾任命Cloud BU总裁(兼)、Cloud BU行政管理团队主任。据报道显示,余承东并不熟悉云业务,将他转移到云事业部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云和消费者业务的资源,云主要由张平安管理。余承东直接退出前往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BU 担任 CEO。
张平安也是华为元老,在华为已经25年的工作经历,曾担任产品线总裁、高级副总裁、战略与Marketing副总裁、地区部副总裁等职务,此前是在华为消费者业务中担任消费者云服务总裁,拥有相关的业务管理经验。
在当下,华为云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公有云企业,但尚且未实现盈利,而华为云被寄予厚望,张平安作为Cloud BU总裁也将担负巨大的压力。
高精地图战事起,华为抢位、美团入局,高德百度你还好吗?
对于“问题地图”,原则只有一个,中国一点也不能少!
而“地图问题”则是指最近 科技 界高精地图战事又起:华为抢位、美团入局,虎视眈眈的还有腾讯、京东等众多玩家——无疑这是5G车联网时代和自动驾驶的前奏。
今日,盖世 汽车 研究院在京发布报告:2026年国内高精地图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中国一点也不能少
继范思哲的T恤将香港、澳门与国家名称错误并列事件后,8月12日,纪梵希、蔻驰等国际品牌陆续被曝出类似问题,并在其官方微博致歉。
据媒体统计,这两天时间里,已有纪梵希、蔻驰、CK、fresh馥蕾诗、亚瑟士、CPB肌肤之钥、施华洛世奇和Valentino等至少8个品牌公开道歉。随后,涉及相关品牌的中国代言人纷纷表示解除合作关系,以划清界线。
高精地图时代来了
地图很重要。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地图不再是单纯的指路工具,已逐渐演化为本地生活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及车联网、自动驾驶的基础环节。在车联网方向与车企的合作中,高精导航地图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向。
业内普遍认为,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基于此,BAT等互联网公司、主机厂及图商对于高精地图市场争夺从未停止。
目前,BAT地图产品分别为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和腾讯地图,其中,前二者已经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
尽管这些地图服务目前都免费提供,但一些 科技 巨头和新兴互联网公司还是希望有自己的地图板块。其中,华为计划在今年10月份推出自己的地图服务Map Kit。美团官方也确认正在开发地图业务,并称其为“美团地图”。
美团开发地图服务
14日晚间,美团就“正开发地图服务”一事作出回应。美团方面表示,公司在去年10月底的组织升级中成立了LBS平台,包含LBS服务、网约车、大交通等部门,其中就包含地图业务,旨在进一步增强LBS基础服务能力,目前该业务一切照常进展中。
早前,美团的一位发言人透露,美团正开发地图服务,本周已在招聘网站拉勾上发布了十余个相关职位,包括数据挖掘工程师和机器学习专家等。并表示,美团不久前还聘用了一名前百度地图高管。
此人即人人车原副总裁张绍文。张绍文曾任百度地图智能导航总经理、百度地图主任架构师、百度地图技术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加盟后担任由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所负责的地图体系的技术负责人。
美团曾密切接触过电子地图服务商凯立德,有意向收购,但最终未达成交易。
7月中旬,有消息称美团、京东曾申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资质失败,随后美团站出来否认。
对于美团来说,地图业务的意义更多集中在美团的出行生态和无人配送上。
尽管去年摩拜单车(现美团单车)为美团贡献了一半的亏损,知情人士称,美团内部目前对摩拜已经没有营利要求,其意义更多在于道路出行信息的收集,作为链接美团智慧出行的重要一环。
当前,美团在出行和外卖业务上的地图服务都依靠第三方——共享单车和打车服务接入的是高德地图和腾讯地图,旗下的大众点评应用则整合了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地图是美团本地出行业务中的基础技术之一,长期依靠接入并不实际。
另外,聚合模式作为网约车市场的又一种模式,与地图导航场景天然契合。美团在网约车战略放弃了与滴滴的价格战后,迂回转向了聚合模式,并且已经跑起了一定规模,日单量也已经涨到了50万左右。
在其核心业务外卖上,人工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并且是不可控因素。未来,基于地图、定位、感知和人工智能的无人配送技术将大大改善这一现状。目前,无人配送在雷达、摄像头和芯片等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但要落实到应用,创造真正的营收还有很远。
不久前美团的市值超越了搜索巨头百度和电子商务巨头京东。
美团的雄心不会止步于此,打造“美团地图”便是明证,5G时代,其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只是时间的问题。
华为地图不只是备胎
8月9-1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19)在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召开。
10日下午的会议中,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进行了主题演讲。演讲中他确认,华为即将正式进入地图领域,并将于10份推出Map Kit。
张平安提到,华为公司旗下所有应用都将会率先应用自己的地图服务,同时也欢迎全球的开发者使用华为的地图服务。目前华为地图服务已经提供6大类,总共25种API接口。地图服务已经支持了海外超过150个国家/地图,覆盖超过40种语言。
今年5月份,谷歌要对华为执行断供的消息已经甚嚣尘上。
当时即有网友指出,芯片华为有海思做备胎,操作系统有鸿蒙OS做备胎,如果没有地图,消费者业务肯定会受到冲击。譬如华为手机,海外用户对谷歌地图有深度的使用习惯。谷歌一旦停供,用户量不可避免会大量流失。因此,华为需要推出自家的地图产品。
这一点,华为当然也想到了。
7月初,华为旗下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甲级资质申请获得批准。
8月份,华为终端手机产品总裁何刚就在微博上放出了一段华为实景地图AR场景的视频。
如今,地图服务Map Kit终于实锤。且是首先用于国外,正是针对消费者业务的“漏洞”。
任正非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决议,5年内不会将华为撤下“实体清单”。他还指出,目前华为大概有4300-4400个洞,应该已经补好了70-80%,到年底时可能有93%的洞会补完。
任正非将华为比作千疮百孔的战斗机,7月31日,华为举行“千疮百孔的烂伊尔2飞机”战旗交接仪式,任正非在仪式上做了题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讲话。
当下,布局地图业务,显然也不止是做“备胎”这般简单。
此前,华为就已经发布过“1+8+N”的华为5G全景战略——“1”为智能手机,“8”为8大行星PC、平板、TV、音响、眼镜、手表、车机、耳机八大业务,“N”指的是泛IoT硬件构成的华为HiLink生态。
而地图,显然是浓墨的一笔。尤其是与地图息息相关的车机,肯定会用到地图的。所以,有了地图在手,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任正非曾说过,华为不造车,但要做车联网,目前来看华为在行动。
8月11日,2019华为开发者大会继发布鸿蒙OS之后,华为又发布了Cyberverse数字平台。该平台为AR实景地图服务平台,可使用手机进行厘米级定位。
华为camera首席工程师罗巍表示,Cyberverse可用于在景点、博物馆、智慧园区、机场高铁站等空间,今年将会在国内5个著名景点进行开发者测试,到2020年年末,将在1000个地点提供服务。
《Cyberverse——开启新视界》视频截图
如今全球车企自动驾驶量产时间集中在2021年左右,高精地图作为其中的必要技术理应更早落地,预计2020年将成为主机厂确定供应商的年份。
2016年8月,高德宣布拿下第一张高精地图商业化订单,并将其装载至凯迪拉克CT6上;2018年8月,百度宣布其高精地图方案将在2020年下半年通过长城的WEY品牌落地;在今年的CES Asia上,四维图新表示将完成全国首张高精地图的制作,并称其主导制定的高精地图全国统一标准方案将很快通过。而今,华为将高精地图与AR相结合,又为高精地图赛道描绘了新的想象空间。
开始申报甲级测绘资质,到确认发布地图服务,并可精准至分米级,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说明了华为高精地图产品链正越来越完善。
2026年市场规模破百亿
7月初,华为甲级地图资质公示,随后爆出美团和京东申请甲级地图资质被否,因为VIE架构不被政策允许。相关信息显示,除了上述的华为、美团、京东等公司希望进军地图领域外,还有一些行业的巨头计划拥有地图能力,方式就是通过申请资质或者是并购标的的方式。
有分析称,地图江湖,正再度呈现五年前的战争。
2014年2月,阿里全资并购高德地图,从此阿里通过高德获得地图能力,也掀起了BAT竞逐拥有地图能力的战争,百度通过购买四维数据的基础,以及自身的努力,具备了完整的地图能力,腾讯则通过入股四维图新的方式,获得了地图数据的稳定来源。
有业内人士表示,甲级地图资质的申请将在新的一年关闭,以后只允许乙级资质升甲级资质。对于那些希望拥有地图能力的公司而言,接下来的几个月是最后的时机。
今天,盖世 汽车 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各大车企把自动驾驶的量产计划逐渐提上日程,推动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将逐步出现在道路上,其预测,在2020年—2025年,L3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将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并且到2025年,自动驾驶车辆会达到367万台的数量,不包括垂直领域,但包括封闭测试场景内的应用车辆。
高精地图作为自动驾驶一项必备的能力,涉及到的板块主要是有三个,第一是高精地图的定位,把车辆精准定位到车道上;第二是能对传感器进行补充,补充车载传感器无法获得的信息,为自动驾驶的决策提供一定支持;第三是路径规划,能根据实施的交通变化,为自动驾驶提供最优的路径,优化用户的出行体验。
相对于传统的电子导航,高精地图主要是在地图的精度上更加丰富,并且信息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多,使用者逐步从用户转向了自动驾驶系统。精度也是达到亚米级,同时可以配合车辆的传感器和算法,为自动驾驶提供底层的支持。
盖世 汽车 研究院预测,2025年高精地图将近达到80亿元,2026年将会出现快速增长,突破100亿元。
国内地图业本来已经有百度、阿里高德、腾讯BAT三强鼎立了,随着5G车联网时代的加速到来,开始燃起了新的战火。华为以自己的消费者产品为切入点进行抢位,美团以四大LBS场景(到店、到家、旅行、出行)为依托进行地图布局,抢占先机。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发展,高清地图需求日益高涨,地图江湖会否被新入局者再次颠覆,值得一看。
华为云业务有哪些
有云相册、云计算。
华为云服务是华为公司为用户打造的一款一站式云服务软件,集合个人数据同步、云相册、手机找回等多种基础云功能,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易用、快捷、智能、安全的个人数据管理服务。
在遗忘或丢失手机时,手机找回将定位手机当前所处位置。可以通过“锁定设备”设置密码锁定手机屏幕,还可以通过“备份数据”和“清除数据”,远程备份和删除手机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文件管理
华为公司为安卓用户精心打造的一款功能强大,使用便捷的文件管理工具。能够帮助用户轻松得查找和管理手机中图片、音频、视频、文档、压缩包、安装包等文件。
除了支持手机内部存储、SD卡、外接U盘的文件管理外,还深度整合了华为网盘,便于管理云端数据。华为手机会员用户登录网盘可免费获得160G云存储空间。
「深度」麒麟绝版,现金牛遇阻,谁会是华为的下一个造富业务?
上周五,华为如期在上海东方 体育 中心举办了Mate40的国内发布会。
场馆内,现场观众贡献了比以往更多的掌声,几乎在余承东讲话的每个间隙都有人欢呼。所有人都明白这场发布会的意义——台积电断供后,Mate40搭载的麒麟9000已成绝唱。如果美国不对几大关键供应商下发供货许可,华为整个手机业务的命运都将成谜。
比起外界此起彼伏的猜测,华为内部似乎还很平静。所有的研发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手机相关的芯片、HMS、鸿蒙,EMUI乃至一张小小的手机壁纸,都仍在更新升级中。在周日举办的一场小型沟通会上,有用户问起一个期盼已久的手机功能,华为相关负责人回答:“下一代,下一代我们就能做到。”
下一代华为旗舰手机能如期发布吗?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答案。几个月前,华为在内外紧急调动芯片资源,全力为Mate40的发布保驾护航。但传闻中,麒麟9000的芯片余粮仅能支持到明年年初,而华为至今还未宣告有可解的替代方案。
最理想的结果是,在芯片余粮用尽之前,几家关键厂商就能拿到对华为的供货许可。但坐以待毙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主意,华为当然想自己握紧命运的那根绳。
当现金牛业务遇阻,华为需要做最坏的打算。如果手机走到了绝境,华为将靠什么续血?谁来挑大梁?谁又有能力挑大梁?
最坏的打算
禁令期间,华为的节奏变得比从前更快。
一切都被提前了,包括鸿蒙。多位接近华为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按照计划,鸿蒙系统本不会出现在2019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至少还要打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但当时外界的压力,将被质疑为PPT的鸿蒙系统推到了台前。
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这种加速在华为变得越来越普遍。
为了打磨替代谷歌服务的HMS,华为刚刚结束有史以来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最具有挑战性的松湖会战。连续数个夜晚的赶工也让团队逼近压力极限,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回忆:“参与会战的人一听到松湖会战眼泪就快下来了。”
如今,鸿蒙不再是躺在PPT上的概念,而将在明年全面用于华为手机。对华为而言,软件层面的漏洞虽难,但可解,至少能在短期内呈现出一个可替代方案。
连续三轮制裁下,这家公司受到最大的打击还是芯片。只要禁令不放松,台积电、联发科等关键芯片供应商的供应仍遥遥无期。
麒麟代工之路已经无法走通,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直接购买高通或联发科的芯片。尽管华为曾多次表示愿意购买高通芯片,多家芯片厂商也在积极向美国递交供货申请,但绝大部分申请都迟迟未得到批复。
芯片短缺的影响是极大的。不仅仅是华为手机业务,5G基站、智能车联、IoT设备、云计算种种业务的维持皆需要芯片持续补给。不过,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回应芯片余粮问题时表示,“to B”芯片用量较少,目前储备仍然充足。
但手机芯片已是燃眉之急。根据中国台湾芯片调研机构Isaiah Research的预估,麒麟9000的芯片库存在1500万至2000万颗之间,仅能勉强维持至2021年。最坏的情况是,华为手机无法搭载制程最先进的芯片,从而失去在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力。
盘活“死局”
站在悬崖边,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华为必须找到新的增长极。
据证券时报报道,华为已启动意在规避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终端产品的“南泥湾”项目,笔记本电脑、智慧屏以及一系列IoT(物联网)智能产品受美国影响较小产品均包括在内。
虽然华为并未正面承认过南泥湾计划的存在,但IoT系列产品的研发进展的确在加速。
华为消费者业务平板与PC产品线总裁王银锋也在一次采访中向界面新闻透露,除了笔记本和商用台式机之外,华为自有品牌的消费级台式机、显示器等产品也在计划当中。
好消息是,Intel、AMD这两家笔记本电脑CPU的主要供应商已经宣布拿到了向华为供货的许可,这也为华为PC业务留下追赶的空间。
华为很早就开始布局IoT系列业务。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核心战略是“1+8+N”,手机是“1”,智慧屏、PC、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均属于华为“1+8+N”战略中的“8”,即华为在手机之外的自研终端。就消费者业务而言,“8”代表的IoT产品很大概率将在未来扛起增长大旗。
综合Gartner的调研数据,华为可穿戴设备销量在国内厂商中占据绝对优势,背后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华为手机市场份额的带动,因为同一个生态体系下的使用体验更友好。因此也有声音担忧,一旦失去了手机这个“1”的底盘优势,华为IoT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将下降。
但看好华为的人也不少。华为研究专家周锡冰对界面新闻表示,IoT会是华为未来较丰厚的利润地。他认为,华为鸿蒙的技术实力正是其IoT业务的优势之一。一位家电产业观察家也表示,鸿蒙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使得智能家居的系统级智能成为可能,家电企业有较积极的合作态度,鸿蒙连接的终端会更加广泛。
一位阿里云软件专家认为,华为的业务正由纯硬件产品线向软硬件结合转型。一个重要信号是,华为目前对于linux内核代码的贡献度已经赶上Intel,排名世界前二。
“安卓、Mac等主流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这个排名可以侧面说明华为在软件上的实力提升。但只有尽快建立像苹果、安卓那样的生态,鸿蒙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上述专家表示。
谁是下一个造富之王?
“我们公司至今只是领先世界1-2年,没有什么特别的产品,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尖刀’产品,没有任何战略威胁的产品。两年人家就追上来了。”在一次名为“军团作战”的誓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道。
在一些员工看来,这正是华为的软肋。尽管华为手机占据绝对份额优势,但它仍不是像微软Windows、谷歌Android、亚马逊云那样不可替代的拳头产品。鸿蒙究竟能为IoT系列产品带来怎样的商业收益,至今还没有定数。
最接近的答案是5G,任正非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其技术的领先性。一位通信行业专家表示,华为的5G专利数量仍然大幅领先,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在这项技术上的绝对领先优势。但受到禁令影响,竞争对手爱立信在订单数量上穷追猛打,也华为营收造成冲击。
去年5月,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指出华为未来三大突破点: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长远来看,华为还是将宝押在了未来技术上,云与人工智能(CloudAI)BG毫无疑问扛起了大旗。但就该BG的营收贡献来看,目前尚难以成为华为营收的顶梁柱。
这场讲话后不久,华为就对外宣布成立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事业部,并首次将自己定位为提供智能 汽车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部件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华为多次阐明自己的业务理念:“不造车,而是帮助车厂造好车”。但除了造车本身之外,华为几乎揽下了所有 汽车 行业的赚钱业务。
2019年5月,华为成立了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并且将业务梳理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五大板块。目前,华为已经发布了基于鸿蒙系统的HiCar,以及智能 汽车 全栈解决方案”HI“,进攻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家车厂。
“不造车,胜似造车”,一位与华为密切接触的车厂交互设计师这样评价华为在 汽车 行业的表现。在他看来,华为新发布的“HI”品牌俨然是一个车标,“你几乎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 汽车 品牌,未来 汽车 的关键环节都要做,就像 汽车 行业的博世。”
博世是一家从事 汽车 与智能交通技术的企业。在产业链中,这家公司掌握着燃油车时代ESP、ADAS等核心零部件和系统的生产,可以说行业离开了博世便不能运转。在上述设计师看来,华为的系列部署,正是意在做智能 汽车 时代的博世。
在这名设计师看来,华为做了一个“聪明”的选择。 汽车 是重资产行业,制造 汽车 投入极重,而软件、零部件恰恰是未来 汽车 行业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曾表示, 汽车 产业正在把ICT技术定位为新的主导性 汽车 技术,未来行业70%的价值来自增量业务。
当车机终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华为显然不会错过这个造富机会。
汽车 业务只是华为的其中一步棋。难关之下,华为已经做好了持久战斗的准备。任正非在近日透露,2021-2022年是华为求生存、谋发展战略攻关最艰难的两年。在公司聚焦的业务领域,华为要用“足够的钱”、“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人才,全力打赢“歼灭战”。
外部压力之下,华为正在竭尽全力解难。“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这也许是现下华为最好的写照。
华为消费者业务更名为华为终端业务后有哪些变动?会对我们有影响吗?
华为消费者业务更名为华为终端业务,意味着未来的发展重点方向将会从个人消费终端市场转向企业及各类大客户,会大大方便我们消费者的工作、生活、交通出行等多方面。
对于华为的这变更,我的感觉是:简单粗暴,人狠话不多。华为本身有很好的硬件底子,比如我们经常听到和谈论的5G网络,还有体验较好的华为云服务,都是很好很过硬的技术,口碑也不错。所以,随着国产替代的趋势,依靠这些优秀的基础条件和设施,从消费者业务到终端业务的转变,华为未来可以为企业和各类大客户提供更为高大尚的终端业务产品。
我们现在工作、生活、出行很多都不是华为的产品。我们熟悉的联想电脑、惠普、腾达、TP-LINK等一些基本的电脑办公产品,都不是华为的。
但是,在变更之前3月16日华为发布的终端云服务方面就囊括了多款产品包括全屋WiFi、智能门锁、智能便携音箱Sound Joy、华为P50新色、华为nova 9 SE、华为MatePad Paper、华为Watch 3新色、FreeBuds 4E,甚至还有汽车AITO问界M5四驱旗舰版(大家对哪款新品有兴趣可以自行去搜索详细看看哦~~)。这些终端业务产品不仅样式多,而且都是智能化的,覆盖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出行等方方面面。在4月20日那天还发布了支付领域、教育、煤矿企业、政企办公等方面的一些方案和相关产品。
所以,华为的变更在今后将会为大大小小的企业或者是政府部门打造更多个性化的终端服务方案和终端服务产品,会大大方便我们的工作、生活、交通出行等。
目前来看,智能终端业务产品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中还是非常大的。不过有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就是这些终端产品的价格怎么样?
我认为肯定是贵的。很多普通用户很可能会消费不起。
今天我还听同事说,华为准备出新手机,不过价格让他很为难。之前同等性价比的手机华为总是贵多1/3以上,所以这次华为变更在价格上也将会是一个议论的热点。不过我倒是理解,很多国产品牌都是需要考虑成本的,所以价格不会低。
就好比前段时间热议的酸菜泡面,国产白象泡面大家也都说好,但是市场上我们很难看到,因为被其他品牌垄断或者是压榨了,难以在大众常去的市场看到。当然,这个是多个方面的原因,个人是觉得华为的这一重大变更,在终端业务产品尤其是价格方面,建议也重视一下经济实惠,以免我们普通客户对此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我还是很支持国产,很支持华为的。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