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网络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小组文化)

admin 145 2022-12-13

阿里云服务器优惠多,折扣错,惊喜多,请咨询:www.wqiis.com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搞好大学班级建设

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文化在汉语中解释为“人文教化”,意思就是说通过语言、文字等手段来对人进行教化,以达到规范行为、统一思想、实现目标、有效管理的目的。大学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这种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它与以往的人为管理、制度管理不同,既没有人治的霸道,也没有法治的强硬,更多则体现了一种软约束和人性化的关怀,它是新时代大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大学的班级文化是通过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群体氛围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它是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手段。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并为他们所接受的,寄托着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共有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这个集体有着一种依赖与依恋,体现一种作为成员的安全感和自豪感。有效地激发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种好的、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教育学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在班级成员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感染下,通过班级的班风、舆论对班级成员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大多数学生选择服从班级集体利益的行为,以达到同化其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功能,实现大学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大学班级的文化建设呢?我认为,加强大学班级的文化建设要从引导、塑造、拓展、升华四个方面入手。

1、引导,注重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引导班级确定共同明确的奋斗目标,因为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规划,是班集体教育引导每个成员的旗帜,是激励班级成员奋进的主要动力。其次是要引导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在文体活动中加强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精神。再次是要引导学生的交往,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最后是要注重引导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培养,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去发现,把生活作为教育学生的教材, 使学生从生活中、从小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塑造,打造班级的文化形象。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加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重在塑造班级形象、营造文化氛围,因此,必须要对班级的形象进行包装。第一、有班名。某年级某班只是班级序号,而非班名,一个文化丰富的班级可以以校友、名人的名讳,重大活动的名称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为班级命名,如茅以升班、詹天佑班、奥运班等。第二、有班训。把班级成员的共同奋斗目标提炼为班训,时刻警示班级成员,激发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动力。第三、制作班徽。将班级的精神和管理理念汇聚成一个标志,时刻提醒班级同学“我是这个班级的成员”。第四、选定一首班歌。班歌能够凝聚力量,让大家一唱这首歌,就迸发出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豪情壮志。另外在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寝室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阵地,可以结合爱国爱校教育,在寝室内张贴一些伟人、杰出校友的画像,生平事迹、励志标语等,在班级宣传栏张贴优美诗词名句、名家名作、哲理名言警句等,提高审美情趣。

3、拓展,班级文化建设向网络文化拓展。传统的班级文化中没有网络文化的一席之地,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胡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因此,将网络文化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是富有时代精神的创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与引导,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工具和宣传阵地。依托扬华素质网这个平台,通过班级管理系统的班级网页展示班级风采,通过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等活动,在鼠标的轻轻点击中,使班级成员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正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在网络上开辟学习专栏,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电脑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避免学生使用网络的盲目性。同时充分利用班级论坛、QQ号、博客,开展网络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和互动,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新纽带。以此来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展示学生个性特长,构建和谐班级,让全体学生在网络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用优秀班级网络文化影响学生的人格。

4、升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一个“情”字。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制度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光凭刚性的制度很难制约已成年的大学生群体,反而会遭致反感和非议。要想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认同班集体,融入班集体建设,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感情培养,把班级当作“家”来建设,用情感凝聚人心。同学之间的情意是最纯洁、最单纯的友情,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意,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比如班级为同学过集体生日;每逢佳节,班级为同学开通免费的亲情电话,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给家人送去节日的问候;母亲节和父亲节,班级给每位成员的父母寄一张贺卡,送去一份节日的祝福;班级主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组织节日联欢、外出野炊等等。通过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进而转化为亲如一家的亲情,用情感来温暖每一位成员,在班级形成一种爱象一家人、亲如兄弟姐妹的“亲情”氛围。

总之,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通过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和网络媒介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网络文化,它需要调动全方位的力量,经过较长的实践过程,多角度、多层面的培养班级文化。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因此,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精心规划和长期建设,使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班主任如何运用互联网+创造班级文化

一、利用互联网优化班级文化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古有“孟母三迁”就印证了这个道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直以来,很多班主任在忽视了班级文化的建设,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维护班级秩序与促进学生学习之上,没有考虑到利用班级文化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使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健康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加强互动与交流

建设班级文化并非只是班主任一人的职责,它需要每个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而班主任积威甚久,很多教师不敢与班主任进行面谈,也无法自由畅谈自己的想法。另外,班主任除了要管理班级之外,还有着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以及自己的私人生活,所以学生也不能够随时随地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与交流。

三、利用互联网塑造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也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它牵引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决定着整个班集体是否能够拧成一股绳,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建设班级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本身就是虚拟的,它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与生活见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使整个班级呈现一种自然、和谐、友好、进取的氛围。就如,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我专门在贴吧中建立了一个班级网页,让每个学生都注册账号,在贴吧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提出他们最感兴趣的班级文化主题,也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更可以将他们的学习心得进行分享,从而自然而然地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包括哪些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如下两个版块:

1、理念设计: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信条的确立,一方面明确宣示学校的未来发展远景,一方面也促进学校形成科学教育的体制,建立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并逐步形成学校品牌文化。

(1)学校教育理念;

(2)学生行为信条;

(3)宣传语、校园文化标语。

2、艺术设计和实施:艺术语言,尤其是富有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深刻的。有鉴于此,将学校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闪光点和积极元素,通过人文主题的浮雕、雕塑、文化墙等生动艺术展示,来美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必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氛围,起到促进、维护、渲染的作用。

(1)领操台的浮雕设计;

(2)校园内文化主题雕像(学校历届毕业的名人、当地历史名人、科学名人);

(3)办公室、楼道、墙、门、大厅、主文化墙的校园文化展示设计;

(4)教室的黑板、角柜、墙体,食堂的桌椅颜色、墙体喷绘、窗玻璃装饰等的校园文化展示和美化设计。

扩展资料:

一、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具有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包括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学也是不可低估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2)要具有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3)要具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等活动有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益处,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等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事、理论探讨、学术报告等活动,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会提升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的学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织文化建设

怎么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

为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学校于2002年就确立了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校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校园主网站建设与维护、网上舆论分析与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二级网站的内容进行日常监督、协调、管理、指导。学校网管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并对校园网内的二级域名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学校实验与设备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校内各单位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部门网站进行日常管理和信息监控。为加强对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我校还建立了舆情分析机制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舆情汇集、研判和快速处理的职责。

为确保网络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陆续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今年,学校又发布了《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校园网络新闻发布管理的规定》,该规定对校园网络信息的发布、审核、监控及相关工作绩效考评作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些制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扬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提高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为校园网络文化乃至于整个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通校务信箱,推动民主管理,营造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

四川师大校务信箱系统是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设计制作的一个具有学校校务管理功能的网络留言和回复系统。该系统很好地结合了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特点,运用网络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相关的各种要素都集中放置到一个网络系统之中,构建起一个人人可以平等参与的互动式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广大师生员工乃至社会各界都可以直接与校方管理者就相关校务问题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这些交流的信息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公开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及其处理流程,只要不是涉密的信息,都有可能在这里被呈现于公共视野之中。因为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所以在这里进行意见表达,还有许多其它沟通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提出疑问和建议,更容易讲清楚,讲透彻。校务信箱系统的开通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勤政、廉政建设,减少和消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等;同时,它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了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的关心和兴趣等诸多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广大学生就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后,校内各单位都将根据工作职能及时予以回复并给出处理办法,使有序、民主、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深受学生好评和欢迎。

(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加强网络的技术防护。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发布平台开放性、信息发布来源隐蔽性等特点,加之各种安全漏洞、不良网站及“网络黑客”的存在,给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对匿名用户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一些不宜宣传或不健康的内容极有可能通过网络渗透进校园网。针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这种复杂情况,早在2003年,校党委宣传部和网管中心即建成了以“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为支持的校园网防护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对各类有害网站和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进行封堵,并能较有效地抵御校内外“黑客”的攻击,还能对校内不良或者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和上网行为进行监控,为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防护。

第二,加强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的监管。为活跃和繁荣我校网络文化,我们开辟了以师大论坛为主的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下设数十个子版块,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电脑技术等各个方面。就运行情况看,上述平台上的交流文章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过一些过激言论,也有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争论时超出了必要的限度,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协同有关部门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管理,管理者既有网络技术人员,还有德育工作者和安全保卫人员。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各版块的“版主”进行专门的政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其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删除错误的信息,切实把所负责的版块建设成健康、高雅、科学、文明的交流平台。另外,凡申请在学生寝室上网或申办“论坛”者,须填写申请书、责任书,并经所在学院书记签字批准才能入网。学校还组建了网络信息员队伍,他们由德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骨干组成,在校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定期整理论坛上的讨论热点及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以适当方式制作和发布积极信息,及时处理消极信息。

(四)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学校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学校将网络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的新载体,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网页,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政治教育学院等单位还开辟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在上述网站、网页上,以问答、纲要、述评、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提供大量的党史党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针对校内外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转载权威媒体的论述和同学们有代表性的观点,帮助同学们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阵地。

学校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开辟网络德育平台并不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说教,而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精神生活,用优质的网络服务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以文化育人的效果。为此,我校在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过程中,在充分整合校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融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各种网络文化活动。学校在“师大在线”上开设了网上文化精品库,提供名著点阅、名片名曲点播、科研成果评析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为拉近学生与正面网站的距离,我校学生工作部和各学院还开设了网上教育互动平台,及时与同学们进行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网络交流。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激发广大同学创作健康、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同学们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体系中,近年来,同学们为校园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作品,既丰富了校园网,又在同学们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目前,通过多维互动、多管其下,校内已构建起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校园各级网站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新闻、学生活动、学术讲座、就业动态、社团文化、学期成绩、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实现了主流阵地由主流信息占领的格局,消减了不良消息的侵蚀,构建起了“大网络德育平台”。

(五)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建设者队伍,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我校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学校认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适应大学生群体不断变化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行为特色,才能对这些变化加以敏锐观察,准确分析,正确引导。为此,学校着重抓了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二是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学校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以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学生干部为骨干,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工作队伍,并着力加强该队伍的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既监控网络舆情的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校每年都要安排有关人员进行业务进修,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甄别问题、应对问题的工作能力。学校凭借这支工作队伍,建立了功能完备、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坚决删除“黄色的”,着力疏导“灰色的”,积极营造“红色的”和“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二,加强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学校目前组建了一支包括12名教师和50名学生在内的稳定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特约评论员参与评论引导工作。这支队伍非常熟悉大学生思想动态、高等教育规律及学校校情,且热心于此项工作。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在门户网站和各级网站上不定期推出他们撰写的高质量的述评文章,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有理、有力的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解疑释惑,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六)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情况调研,加强关于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和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学校定期组织校内有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学校网上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学校还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收获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学校对校园网络文化显在、潜在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若干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发出文明上网倡议,提出网络文明行为的基本内容。学校通过发放学习手册、组织辩论赛等形式加大了对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建共享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已经在校内创建了校园新闻网、教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招生就业信息、在线心理咨询、数字图书馆等网络管理系统;开辟了了师大论坛、校友论坛等校园虚拟社区;从2004年起,开辟了校务信箱,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根据分管工作及时回答师生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近两万条;实现了三大校区,即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网络的相互联结和资源共享;构建起了校园网络德育平台,建设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管理与维护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好,分析能力强,评论技巧娴熟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尚待改进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安排部署,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我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路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建设。新时期,高校要重视“红色网站”建设,打造“品牌栏目”,专门建立能充分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高校网站主页的突出位置设立德育教学专栏,注意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的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校内各单位还要按照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性的原则,在部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频道,建立“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系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提出一些焦点、难点、疑点问题供学生讨论,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为此,我校将进一步改变客观上存在的,大学网络思政教学资源提供与使用方面的条块分割状态,真正实现共建共享。构建全方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教育

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恪守网络规范,约束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做到文明上网,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和网络意识,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利用网络全面发展自己。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辅导,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防止不当使用网络导致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让大学生逐步适应数字化环境,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

(二)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网络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

大多数高校承担网络德育教学工作的,大多是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其中的相当部分老师只具备简单的网络技术,在内容上也只不过把原来的课堂教学照搬到网络上,根本没有依据网络德育教学的特点来设置,导致网络德育教学没有特色,甚至枯燥乏味。因此,我校将重点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德育教学工作者的队伍,确保参与德育网络教学的必须是能够适应网络文化、具有网络文化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并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使用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的信息等问题,同时,完善兼职的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和校内的网络红客和网络评论员一起,在校内论坛上就热点问题进行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切实有效地全方位提高网络德育教学质量。

(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为提高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我校认为,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电脑网络知识大赛、电脑软件展示大赛、电脑技能大赛、个人主页大赛、电脑美术设计大赛等,使科技活动在信息领域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使他们对网络生存方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另外,还可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网上网下结合,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功能强大的宣传媒体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渲染气氛、报道活动情况,使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更高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焕发新的生机。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舆情分析。面对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把关、过滤。如对校园网上BBS上可能出现的过激言论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善于从学生的视角、以学生的观点、用学生的语言提出正确的见解,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正面引导。同时,我校还将在现有网络舆情分工作机制和经验的基础上,把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具体而言,我们将整合现有的工作队伍,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及时了解网上舆情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对学生访问率高的校内外主流网站、论坛、贴吧上的主流观点、敏感观点以条目的形式进行归类整理,并列出简要评析和对策建议,呈报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阅,作为制定规章制度,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之一,从而牢牢把握网上工作主动权,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

怎样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组成的班级成员为主体,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是班级所有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受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可以这样理解班级文化:它是在不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浸染渗透下,对班级成员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的集中反映。它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处与结合部,在多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中,蕴藏着不可低估的教育潜力。

1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按照其表现形式,可概括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班级行为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行为部分,主要包括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言行举止、活动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等。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制度部分,包括班级中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观念部分,包括班级的理想信念、心理认知、价值取向、情感意志等。这三项内容有机地构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工程。

(1)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对高等学校来说,主要是指班级成员生活的宿舍环境、班级宣传栏、班级网络建设、自办刊物等。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班级的显性文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体现在班级环境的美化、班级文化设施的优化、班级卫生状况的洁化等方面。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经班级全体师生共同认可而形成的一种的规范结构体系,藉此调节、规范师生们的行为,以保证绝大多数师生的利益。它属于班级文化中软件的固化,是班级的表层文化。包括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体现在班级制度的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的执行检查等一系列过程,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行为工程。

(3)班级精神文化。是被班级全体成员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思维方式等。它属于班级的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班级的内核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具体体现为班风、班级人际关系等。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核心,也是班级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就是由班级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直接体现的。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可以从其思想核心基础(价值观的建设)、主要内容(班级主流精神的建设)、表现形式(班级舆论、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建设)来进行探讨。

现阶段班级文化建设,应密切结合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内容,将重点主要放在核心价值观、和谐文化、学习文化、诚信文化等方面。

2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班级文化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形成氛围,广泛动员每位同学积极参与班级建设,通过充分酝酿,精心设计集体活动,彰显班级特定的文化价值。此外,还通过不断地反馈、评价与深入建设,形成良好的建设机制,逐步将班级文化建设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1)形象塑造。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都可以作为班级形象的主体标识。班级形象塑造可以通过物质文化的设计体现出来。物质文化作为班级理念和班级制度的外化。我们可以通过班徽、班旗、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等的设计,应用到寝室布置、标语悬挂、图片张贴、宣传栏建设、班级网络建设、班级公约、班级自办刊物等方面,成为班级的特有标志,让人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班级的文化氛围。

其次,班级形象作为一种表层实体文化,分为学生个体形象和班级整体形象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无疑是学生内在精神理念的外化和制度规范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班级理念和班级制度,就会呈现什么样的班级形象。优秀的班级理念、合理的班级制度不仅全方位地塑造学生的个体面貌,还可以使个体面貌趋于一致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整体形象。这种班级整体形象易于得到班内学生的自我认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班级形象的保持。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又可以反作用于班级文化建设。无疑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土壤,才会生长出绚丽夺目的班级文化之花,结出成为祖国栋梁的果实。

[案例]导入CI理论,塑造班级良好形象

管理学中的CI理论是CIS(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的简称,中文意思为企业识别系统。它主要是一种视觉形象系统,即对组织机构的一切可视事物进行统筹设计、管理和传播,使组织机构的形象要素个性化和统一化,以达到强化整体视觉形象的目的。它包括视觉特征识别、行为特征识别、理念特征识别等三个方面。它在企业管理中运用非常普遍,像麦当劳,其标志‘M’、红色店面外观以及统一的服饰等,让消费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印象深刻,准确识别,效果非常好。

某学院借助该理论,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导入。班级通过共同设计自己的班徽、班级口号、班级幸运数字、班级颜色、班级经营理念、班级制度管理、班级常用手势等等,并将它们广泛应用到室内布置、网站建设、宣传栏、班级刊物、信纸、服装、旗帜等方面,使其成为班级的独特标志。通过反复宣传,使之渗透到班级所有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中,扩大了对班级形象的宣传,也有效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舆论烘托。首先,通过加强班级文化阵地如宣传栏、班级网络、班级自办刊物等的建设,树立良好的班级舆论。大家可以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师生对某一事件的共同态度和看法,使正气得到弘扬,错误得到批评,有利于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其次,让班会成为班级舆论的舞台。开好班会,让学生的意愿、建议、看法都可以在班会上提出来,并在班会上经民主协商形成集体意志,对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起指导作用,让每位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爱上班会,这样既有利于班级正确舆论的形成,又有利于辅导员充分把握舆论动向。通过舆论烘托,使弘扬正气、抑制不良风气的班级文化逐步形成。

(3)典型示范。首先,良好的班级形象可以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带动其他班级建立相应的班级文化,从而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其次,班干部是同学们的表率,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倡导者,他们对于班级文化的态度直接影响普通同学的态度。因此,一方面要在班干部的思想上下功夫,要求他们深刻领会班级文化内涵,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并时常向他们传授工作方法,提高其工作艺术。另一方面还要给班干部足够的锻炼机会和空间,让其在班级文化导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还可以树立班级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班级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取向。通过班级和优秀个人的典型示范,创建优良班级文化。

(4)共同打造。文化活动是班级文化的载体,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提供给学生展示才能和个性的机会。要争取人人参与班级文化活动。只有班级成员人人参与,共同承担建设责任,才会更加认同班级文化。同时,要群策群力,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力争活动有层次、成系列、上档次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寓教于乐,增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班级环境、制度、活动和阵地的建设以及骨干力量的培养,形成健康的班级文化,使这个隐性课程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案例] 开展“魅力班级”评选,塑造班级特色文化

某校开展的“魅力班级”评选活动是一个以班级为参与主体的活动,通过班级文化打造,展示班级魅力、秀出班级精彩。旨在丰富学生班级活动和课余生活,大力开展校园学风和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校内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同时,为全校优秀班级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并在加强各院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过程中,在全校范围内树立“魅力班级”榜样,彰显学校班级的新风貌,新风尚,倡导全校各班级对优秀班级的关注和学习。通过成果展示和评选活动,有力地宣传了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将推进班级文化建设融入发扬校园文化的光荣传统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创造新的内容。

上一篇:稳定便宜的虚拟主机(稳定便宜的虚拟主机推荐)
下一篇:阿里云ecs是vps(阿里云ecs是否可动态扩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