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业务中台(阿里云业务中台 姚凡)

admin 168 2023-02-12

阿里云服务器优惠多,折扣错,惊喜多,请咨询:www.wqiis.com

本文目录一览:

阿里的数据中台可以本地化部署么

可以的,阿里的数据中台可以本地化部署,并且有些还支持本地化独立部署。

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宣布组织结构全面升级,建设整合阿里产品技术和数据能力的强大中台,进而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和业务体制,使前线业务更加灵动、敏捷。

阿里巴巴在中国最先提出数据中台概念。阿里巴巴认为:数据中台是集方法论、组织和工具于一体的,“快”、“准”、“全”、“统”、“通”的智能大数据体系,帮助企业实现好数据、联商业和通组织”。当前,阿里巴巴已经将内部多年沉淀的方法论、技术及工具通过阿里云数据中台正式对外赋能,亦称阿里云数据中台。

阿里启动“万树计划”扶持数据产品服务商 | 干货分享

5月20日,阿里巴巴数据服务生态大会在杭州举办,并正式启动了数据服务生态“万树计划”。

据介绍,“万树计划”的寓意在于,一是想让更多服务商加入到数据服务的行列,每一个服务商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更进一步,希望万树成林,与平台一起构筑更 健康 的商业生态,让客户的生意风调雨顺。

此次大会上,阿里副总裁、数据技术及产品负责人小芃,阿里首席市场官张无忌,阿里云智能资深总监蒲山,天猫消费者策略中心和生态运营中心负责人安糖,阿里平台数据产品负责人逸客,阿里巴巴云上数据中台负责人王赛,杭州火奴CEO黎伟琛,杭州爱赞创始人金晓涛,阿里平台数据产品运营负责人乐璞,阿里数据服务生态负责人列文等嘉宾做了干货分享。

大会还颁发了数据产品服务商专属奖项。

他们拥有出众的数据洞察能力,他们拥有丰富的数据应用经验,他们透过深度的商业理解,帮助品牌客户创造消费者运营价值,他们是出众的数据分析师团队。过去一年他们在数据应用市场勇于创新,开拓全域数据中台服务赛道,他们乐于分享经验帮助广大商家成长,他们是阿里巴巴品牌数据银行金银铜牌服务商。

以客户为中心、以品效合一为目标,在内容创新赛道里,基于精细化的内容数据运营方法论,用数据驱动助力商家的消费者资产沉淀和生意增长,不仅帮助客户在GMV上获得突破性增长,同时帮助客户长期深耕品牌价值。

最佳产品集成伙伴奖:从优势互补的角度,深挖集成方案价值,推动产品开放整合,是阿里云数据中台创新行业应用的践行者。

最佳业务咨询伙伴奖:基于全球化视野,帮助阿里云数据中台客户将数据势能,转化为业务动能,是数字化转型的先驱者和领导者。

最佳技术交付伙伴奖:以专业的服务水平和扎实的技术储备,完成诸多具有国际水平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是阿里云数据中台的最佳践行者。

最佳商业推广伙伴奖:在过去一年中以创新的思路,帮助阿里云数据中台开拓新的市场,是阿里云数据中台产品的使用者,更是数据驱动业务增长理念的积极传播者。

会上,来自阿里巴巴数据技术及产品等领域的负责人以及优秀数据服务商代表作了精彩发言。我们将他们的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朋新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数据技术及产品负责人,花名:小芃)

2013年,我们看到很多商家不太会做淘宝运营,生意参谋顺势推出帮商家看清楚淘宝的流量、商品、消费者运营。这衍生了生意参谋背后的服务商生态,发展了超过300家分析师、培训讲师,以及一些店铺诊断的数据分析服务商;

2017年,随着全域营销的提出,阿里巴巴推出“品牌数据银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开始逐步推进。这催生出来一波围绕消费者洞察,用数据和算法结合的数据运营服务需求,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00多家这类数据运营的服务商。

2019年,我们把阿里巴巴自己的数据中台能力产品化、产品商品化,通过阿里云服务客户。中间同样存在需要数据中台服务商的诉求,帮助客户建好数据中台、用好数据中台,不管是在交付、运营,还是后期的价值挖掘阶段。短短两年时间,催生出了50多家成熟的云上数据中台服务商,不过,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今年,阿里的数据产品服务又有什么变化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个方面是生意参谋的升级。在普惠降费的同时,我们在产品上会开放自助分析的功能,真正让大家把主要兵力放在业务分析、问题诊断、实现商家业务增长上,减少整理报表的表哥、表姐的精力投入;

二是品牌数据银行升级,数据工厂、模型、分析模块可以开放定制化服务,这些定制化开放的能力,满足不同品牌商在不同阶段个性化上的定制和差异化服务,让这类服务商家的价值进一步释放;

三是阿里云数据中台产品升级,Quick BI、Quick Audience、Dataphin等主要产品,不管在产品的轻量化上,还是定制化上,我们都会进一步升级,接下来会陆陆续续和大家见面,目前有些ISV伙伴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共创中,也欢迎更多有意愿有能力在数据中台领域耕耘的服务商加入;

最后,希望每一位数据服务商用我们的能力更好的给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也希望每家数据服务商都能长成参天大树,都有机会成为未来的独角兽,成为十亿、百亿级的数据服务公司。期待万树成林,客户共赢!

董本洪(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花名:张无忌)

在全域营销的底层逻辑之上,我们即将推出三大维度的升级——第一大维度,从营销角度就是种草;中间维度就是拔草,拔了再拔,叫会员运营;第三维度会从时间维度着手,推出比较短期的销售确定性的策划产品。

第一,全域内容。我们将要很快推出达人数据银行,用数据技术做到全域的内容运营。大家都知道品牌数据银行的威力,同样,达人也是需要培养的,从底部一直培养到薇娅、李佳琦的水平,达人的成长和品牌的成长是一样的,要知道粉丝是哪些、这些人需要什么商品,于是他们可以在直播中提效。换一个角度来说,支持达人的数据产品,应该与服务于商家的数据产品联动起来:有这些达人需要这些货,所以可以透过系统找到合适的品牌跟他们合作。从品牌数据银行打通达人数据银行,会是整个内容生态的重磅核武器级产品。

第二,全域会员。如果你要问任何品牌,你最想整合什么?我认为排第一位的答案会是会员,因为会员是已经获得的客户,已经认可品牌的、可能会再买的、需要终身价值被最大化的资产,但是会员的来源又是零散的,线下有,线上有,不同渠道都有,运营起来非常困难。

所以真正的全域会员,不只是对会员ID有整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有全域触达、高效运营会员的能力。这是一个基于售前、售中、售后结构化的运营产品设计,这是真正会员运营的精华所在,这一套也即将要上线了。

第三,销量增长锁定器。我们有GTA的模型,从GMV反推AIPL,然后看在品牌数据银行怎么样运营、怎么样营销,然后达到销售确定性。我们想把它产品化。这对于比较销售导向的腰部商家,会有直接的帮助。

李力(阿里云智能资深总监,花名:蒲山)

阿里云智能最早是提供公共云产品和技术服务起家,最近几年,我们慢慢从云的基础技术产品进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新领域。阿里云不是无所不能的。一方面,我们借助数据中台这样一些完善的产品体系,淘系积累一系列成熟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引入不同细分特定行业有解决方案伙伴。最终,形成面向客户价值端到端的闭环价值递送。

生态伙伴和我们之间不是简单甲方乙方的关系。我们希望和生态体系伙伴在一起,重新对特定行业做一些突破性的重新定义,帮助客户实现更大的价值。

通过这些摸爬滚打,我们基本上把生态伙伴分成4类:

1、咨询服务伙伴:它们能够对特定行业的数据资产做一些重新的定义和发现,最大化地从顶层对数据资产做一个设计。

2、应用产品生态伙伴:它们做了很多基于阿里云本身,阿里巴巴数据中台等产品体系,结合客户个性化应用,产生一些特定行业场景的应用。

3、交付实施生态伙伴:能够有效使用数据中台等产品体系,在规定时间、质量和预算范围内,把这套解决方案递送给客户手里。

4、业务运营生态伙伴,它像串起珍珠的一根线,比如我的产品非常好,没有给客户从业务价值上呈现,效用就是0。它是覆盖客户价值最后一公里最关键的抓手。

我们能够给伙伴什么?这是谈生态时首要考虑的,我们有一套体系支持生态体系伙伴完善发展。

最近,我们联合埃森哲和宝尊电商,从品牌视角看售前市场,到全渠道营销,再到新零售,乃至重新规划和优化产品覆盖矩阵,及最后打穿供应链,基于数据给客户做了一套全面的升级计划。

我们希望能找到这样,能覆盖从售前咨询到最后的运维和运营,可以提供端到端全链路服务,一起帮助客户实现更大价值的伙伴。

刘洋(阿里巴巴集团天猫消费者策略中心和生态运营中心负责人,花名:安糖)

2021年,在消费者运营侧,天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还是围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品牌的增长。

大家最近正在紧锣密鼓准备618。我相信,4月份的时候有的品牌就计算出来要达成今年6.18KPI所需要的人群累积数量,应该都有不小缺口,我们从锁定人群的角度锁定销量预期。那么,品牌如何最大限度地完成今年KPI,继续保持增长,应该从三个维度着手:

第一,人群资产以及人群资产的效率。这个人群资产的效率,我们在今年更多提倡的是全域效率。品牌如何能够借助数据的力量实现域内域外全链路数据的打通,以提升人群资产的质量,这是今年品牌完成618业绩增长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第二个维度,是新品的贡献。大家知道,在GROW里面,W指的是新品的贡献率。今年天猫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举措,除了头部品牌,我们还要在新品牌方面强力投入。原来天猫的规则、逻辑是按照品牌的等级来做资源分配,今年我们会把新品牌当作单独的可孵化的池子。现在,新品牌在落地天猫当中,他们会发现在新品运营效率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个部分是会员的贡献。在引导消费者进店的流量分发方面,天猫今年会有比较大的改变。我们会在Minidetail(微详情)分发路径方面,会加入非常多的、能够引导消费者进店的路径,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私域池子最上端部分。品牌可以从公域链路里找到更多基于会员等等一些权益,引导会员买家到店。同时,如果品牌在私域里面做了各种会员资产的投入,他能够得到一部分公域的激励。

这是今年非常实际的能够带给品牌的一些增长。

毛波(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数据产品负责人 花名:逸客)

在今年,商家数据产品会发生什么变化,我总结了四个方向——

一是全域场景的能力升级。数据产品可以支撑的全域场景范围很大,但今年会更加主打三个场景:

1、全域内容,我们把“全域种草、消费者资产沉淀、生意增长”组成有机整体,形成三者间的正循环,并会重磅推出一些新产品,例如达人数据银行;

2、全域会员,关键点是全域,散落在各处的会员被统一地管理起来,精准地认识它,才谈得上更好的服务,才能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权益和推荐;

3、线上线下全渠道,除了媒介投放角度的提效外,更是从生意和人的视角去看全渠道的管理。

二是智能诊断和优化。通过数据技术,帮忙商家做智能诊断,诊断完之后可以一键连接到运营动作,运营之后的效果还能反馈回来,为下一次分析诊断做进一步输入,形成迭代的正循环,这是我们的数据产品做智能诊断最特别的地方。

三是个性化能力开放。品牌数据银行是SaaS化、标准化的产品,提供了数字化消费者运营的整体框架和基础能力。随着大家数字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品牌提出了个性化的诉求。我们今年要重磅推出一些功能,包含更开放的应用市场、实现集团品牌统一管理的观星台、流程简化能力提升的策略中心,以及达摩盘的白盒、灰盒人群优化,通过服务商的能力,个性化、定制化地满足品牌需求。

四是降费普惠。5月19号0点,我们正式开启了“生意参谋”降费普惠,大家最经常用到的流量纵横和品类罗盘标准版已经第一批免费了。当商家开始使用产品功能后,他们会有学习和帮忙的需求,这也是服务商发挥自身优势的一大机会。

希望我们在今年精诚合作,一起开拓数字化的未来。

王赛(阿里巴巴云上数据中台负责人)

2015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开始实施“中台战略”,然后在2017年底正式通过阿里云对外商业化输出。截至目前,阿里云数据中台及其核心产品矩阵累计服务超过2000家客户,让他们能够畅享贯穿数据采集到数据建设、整合,再到数据构建、治理、管理等全链路服务。

阿里云数据中台主张两大核心价值,即数据资产化和数据价值化。

数据资产化在于能够帮助客户把原始数据变成“好数据”,以便于在业务层面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使用数据。

数据价值化则是要让客户能将数据切实运用到各个场景和各个应用中去,可拆分为“易决策”和“联商业”——数据既要覆盖所有业务环境且能被科学分析,以支持业务决策需求;又要能够通过智能化手段联结到客户具体商业场景,以数据支撑降本提效。

而为了能够让客户实现这两大价值,阿里云数据中台推出了Dataphin和Quick系列(Quick BI、Quick Audience、Quick A+、Quick Stock、Quick Decision)核心产品矩阵。

在生态合作上,阿里云数据中台一直秉持开放态度,并践行为生态伙伴提供合作机会——除了交付合作,阿里云数据中台核心产品矩阵也拥有相当体量的基于产品能力的集成合作,我们希望各方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及独特产品能力,沉淀在各个产品当中,一起服务好我们的客户。

未来,阿里云数据中台还将持续和生态合作伙伴共创整个数字新基建,共享数据时代的未达机遇,将阿里云数据中台的能力普惠至更多企业。

黎伟琛(杭州火奴数据 科技 有限公司CEO)

我们这几年接触到大量不同层级的品牌,对不同的品牌,所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有些叫居安思危型,他们可能有接近10亿的年生意规模,但是生意面临瓶颈,必须通过新品取得生意的突破。

还有一类是高歌猛进型品牌,他们有1亿左右的年生意规模,这类新品牌的站外营销预算多,站外的品牌热度较高,但淘内变现能力弱,这类品牌需要加强淘内的变现能力,通过数据应用市场联动阿里妈妈营销矩阵,并结合阿里全域CDP产品,助力品牌站内外全域营销。

对于寻求突破型的品牌,这类新品牌的基础运营与营销能力弱,行业排名较低,年度GMV的规模在千万级。我们如何通过PaaS化的创新服务,依托数据应用市场,去降低他们使用数据的成本,这是值得我们服务商去思考的。当然了,在这里也是我们取得客户增长的机会。

对数据服务商的未来,我们是可以看到确定性的赛道。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拓展全域CDP产品应用规模的机会,包括Dataphin、Quick Audience,QBI等,依托全域数据产品的推成出新,为更多品牌打通全链路运营,实现数字化转型。

依托对策略中心与数据银行功能的理解,和今年数据产品的升级,在人群、新品和会员赛道沉淀出更多细化的解决方案。我们很期待未来服务商业务的盈利模式,不是卖人头,而是去销售真正意义上可被业务目标衡量的消费者运营解决方案,这样我们才能构建服务门槛,

2021年是新品牌的重要一年,不管是在 社会 环境上还是在阿里生态中,对于新品牌都是非常友好的一年,服务商可以结合多年沉淀的品牌数据营销解决方案,赋能更多新锐品牌进军阿里生态,共荣增长。

金晓涛(杭州爱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我们成立于2016年,聚焦新媒体推广和内容营销服务,发展了3年陷入困境:一方面业务同质化竞争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当时服务的客户在营销策略和效果保障上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能寻求转型契机。

2019年初,有一个客户向我们采购“微博U微计划”产品资源,这个产品与阿里数据银行打通,能解决精准投放,我们就开始接触到数据银行、UD这些知识。虽然当时我们还不太懂这些东西,但模模糊糊当时有一个感觉,寻求转型契机。2019年6月,我们决定全面转型到数据服务。

2020年,爱赞在服务客户数量和业务营收增长3倍以上,依托阿里数据体系,我们迈出了业务转型的第一步。

业务转型有几个关键词:

第一,态度。坚持与巨人同行,坚信品牌的数字化转型是所有品牌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第二,坚持少年气。爱赞是一家平均年龄95后的公司,少年气澎湃。因为疫情,我们决定每天在家里看钉钉直播,每天在线人数非常多,这说明市场需求不仅没有抑制,反而还很活跃。我们尝试把业务调整到线上,获得了进一步增长;

第三,坚持客户第一。

第四,守拙。2019年6月-9月,我们大概走访了超过50家以上品牌,0成功。但不甘心,继续磕。

客户和服务商合作,是由服务商帮助做数据工具+消费者运营的体系建设。工作量并不少,但满意度不高。服务商需要从业务出发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做标准化的消费者体系模型建设、资产管理等。从业务引导数据发展,用数据实现业务升维,这是客户真正想要的东西。

这是2019年开始与我们合作的一个女装品牌,品牌负责人坦言,爱赞是唯一一家由CEO直接带队直接面谈的服务商。客户还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数据实现新品打造,完成品牌人群破圈。我们跟他们进行共创,开发了IP新品,实现人群破圈。

吴煜(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数据产品运营负责人,花名:乐璞)

在一个生态体系里面,物种多不多、有没有新的供给,是考量它是否 健康 的关键。数据服务领域的生态,同样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为更多类型的商家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我们会在几个方向上对生态伙伴们发出邀请——

全域会员赛道:我们希望那些在会员运营上有心得、有专长的伙伴进来,和我们一起丰富全域会员的服务供给;

内容赛道:通过数据技术,可以让达人、商家的内容营销做得更好,既实现短期的效果,也能让看过内容的客群沉淀下来、持续运营,帮助达人和商家成长;

阿里云数据中台赛道:很多伙伴在线下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我们希望能结合线上的情况,在线上线下实现“双循环”,我们一起把赛道拓得更宽;

天猫细分行业赛道:很多细分行业有其独特性,需要更专业的服务能力。比如奢侈品行业,他们对于服务要求非常高,但奢侈品往往商家数量没有那么的广。在这些赛道上,我们也鼓励有经验的伙伴一起来,把它做好。

阿里妈妈专项赛道:以阿里妈妈Uni Desk来切入,我们希望有4A能力的伙伴,能带着创意能力一起来。今年8月,会启动定向邀请。

到明年3月份时,我们会开启这些赛道的服务商认证,希望原来的服务商伙伴、新的服务商伙伴,都能在这些赛道上跑出来,我们会提供相应的扶持和激励。

甄日新(阿里巴巴集团数据服务生态负责人,花名:列文)

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拥有肥沃土壤的环境,来承载各式各样的数据生态。这些生态既包括数据分析生态,也有全域消费者运营生态,还包括数据软件和咨询服务生态。我们希望通过新产品,新认证,新赛道,对伙伴提供全面的扶持,而这三新,也会是万树计划的核心内容。

首先是新产品 - 针对数据分析生态,我们的总体策略是分析融合,包括生意参谋的分析能力,也包括了观星台这类面向更大品牌和集团的分析能力,也有包括阿里云数据中台核心产品之一Quick BI的自定义分析能力,所有的产品未来会更加开放,我们的服务商伙伴也能够在上面更加自如的推出自己的自定义分析模型和模板并发布,这是一个面向数百万级商家的市场。

针对全域消费者生态,我们的产品底座包括了数据银行和阿里云数据中台产品Quick Audience,以及友盟数据银行。我们已经在把这几个产品体系做运营链路的深度融合,将这些产品背后的广告投放,私域运营和电商消费者运营能力集合起来,为各个服务商伙伴提供更丰富的消费者运营能力。这是一个面向十万级品牌商家的市场。

而针对数据软件产品和数据咨询服务生态,这个生态面对的主要是政企客户,它们的需求更为复杂,因此我们的场景也将更丰富,从供应链,到风控,到数据治理等。这意味着对服务商伙伴来说赛道也会更多。这里我们和伙伴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产品集成,强强联合,共同服务阿里云的头部政企客户。

再就是新认证 - 随着我们和服务商伙伴一起构建越来越丰富的产品和服务生态,另一个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就是人才配备问题。为此我们也会对阿里巴巴数据学院进行升级,联动淘宝大学和阿里云大学进行云上培训和淘系培训认证体系的打通和升级,将已有的淘系分析师体系和云上开发者认证体系充分融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为生态源源不断地输送经过数据学院培训认证的专业数据人才。

最后是新赛道 - 所有数据生态伙伴产品和服务,我们会根据目标客户和场景,在阿里云直销,阿里云商业云(聚石塔)应用市场,生意参谋应用市场和数据银行应用市场等商家流量入口进行精准导流,帮助伙伴更好的实现商业成功。

通过“万树“计划,我们希望数据服务生态伙伴们在平台的土壤上茁壮成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一起构成数字化转型的茂密森林。

解构双11最大规模云原生实践 阿里云启用五大超级数据中心

11月3日,阿里巴巴双11技术沟通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程立表示,2020天猫双11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数字创新工程,基于数字原生商业操作系统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云原生实践,万笔交易的资源成本较4年前下降80%;构建认知智能引擎,双11期间刷新智能计算规模和效率的 历史 峰值;数字供应链与物流系统实现大协同,还打造出全球首个纯机器人送货高校。

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基础设施负责人周明表示,为支撑交易峰值,其在张北、乌兰察布、河源、南通、杭州在内的五大超级数据中心合力支撑。在杭州数据中心内,全球规模最大的液冷服务集群将有上万台液冷服务器投入生产处理双11的海量计算工作,这些服务器的网线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周。

自2010年“去IOE”开始,阿里发展出互联网海量交易支付的架构与技术;2015年提出“中台”战略,阿里迈向移动化、数据化;2017年达摩院成立,开启阿里双11智能时代;2019年核心系统100%上云,让积累多年的双11技术,通过阿里云实现技术红利发展。

程立表示,双11催生出的数字创新工程仍在持续进化。十二年来,双11交易峰值屡创新高,2019年以54.4万笔/秒再创世界纪录,是2009年第一次双11的1360倍。2020年双11,预计500万商家、1400万款商品和8亿国内消费者参与其中,将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双11。支撑2020双11的,是全新的阿里巴巴数字原生商业操作系统。

数字原生,包含云原生、AI原生、区块链原生、IoT原生、5G原生等新技术。程立说:“正如操作系统是任何应用生态的基础一样,数字原生商业操作系统,将是数字时代的商业新基础设施,打开商业应用创新的无限可能。”

在阿里云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云原生实践后,万笔交易的资源成本比4年前下降80%;数字供应链与物流系统实现大协同,消费者签收今年第一单用时仅约10分钟。阿里经济体还孵化出全球首个AI实时翻译直播间,为双11服装车间提效超5倍的工业视觉AI,以及能听会说的虚拟主播等商业新物种。

现在大家说的中台,阿里中台是什么意思?

阿里中台概念,源于阿里高管15年中参观位于芬兰的世界上最成功的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Supercell的核心竞争力就在多年的游戏研发中积累了非常科学的研发方法和体系,包括游戏开发过程中公共、通用的游戏开发素材、算法做了很好的沉淀,形成了强大试错能力,也就是中台能力,以至于很多跟随者都无法复制或超越。中台优势的关键点其实资源的整合复用,把垂直分裂的资源集中到一个可以复用的对前台业务进行支撑的平台上。中台首先是一个组织架构的概念,在组织架构层面实现复用,其次中台是个IT架构的概念,但是随着中台的概念越来越被大家接受,产品化的中台也随之出现。魔方网表就是一款非常好的业务中台产品,用来快速搭建运营系统和集成其他系统都非常棒,所以华为很多部门已经采用了,比如华为的流程IT,供应链和GTS全球技术服务,还有华为阿联酋代表处和荷兰代表处。除了华为还有国产大飞机C919还有上海证券交易所,西南林业大学等很多组织都采用了魔方网表作为业务支撑中台。

焦虑的科技巨头:BAT密集调整架构,锚定发展方向

不管是出于未雨绸缪,还是因为重压在身,焦虑的 科技 巨头们似乎都认为自己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BAT中,腾讯是最早下场或者说最早对外释放改革信号的。

去年十一前夕,腾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在这之后,包括阿里和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先后宣布了组织架构调整消息。

也许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所有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愿景也好,战略也罢,需要与之匹配的执行力,组织架构也是生产力。

架构大调整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消费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腾讯比谁都能感受到C端业务的压力。在版号停发9个月、市场增量 游戏 无法变现的背景下,这个焦虑尤为明显。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话来说,“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只会是一个空中楼阁。”

去年十一前夕,腾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方案,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对于这家屡屡被讥没有B端基因的企业来说,CSIG更为引人注目,它整合了腾讯B端能力和工具,是腾讯B端战场的主力军。

2018年第二季度,腾讯智能手机 游戏 收入同比增长19%、环比下降19%至176亿元人民币;个人电脑客户端 游戏 收入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8%至129亿元。

要知道,腾讯产品优势仍然领先于同行。极光大数据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渗透率前10的手机 游戏 中腾讯独占6席,其中包括无法变现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等。

在日益趋冷的市场中,没有公司能独善其身。2018年年底,沉寂9个月的版号恢复发放。但即便如此, 游戏 公司还是面临着严峻的环境。

从供应端来看,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下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对网络 游戏 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 游戏 上网运营数量;在需求端,伽玛数据指出2018年上半年中国 游戏 用户规模已达5.3亿人,同比增长4.0%,这已经是中国 游戏 市场用户第三年以个位百分比增长, 游戏 行业进入了争夺存量用户的时刻。

作为行业头部公司,腾讯比谁都能感受到压力。当环境发生变化、C端互联网红利见顶时,腾讯自然把目光转向B端。拥有微信、QQ两个社交软件流量入口,加上自身技术积累,腾讯要去助力传统行业。

就在腾讯挥刀向自己的两月后,张勇宣布新一次组织架构和管理层调整,涉及阿里云、新零售、天猫、阿里妈妈等多个业务。

阿里云业务将与阿里巴巴的中台进一步整合,形成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零售业务方面,将新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为新零售相关业务提供支撑。此外,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超市和进出口业务的价值被提高了。

天猫此次“一拆三”不无道理。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进出口商品的金额逐步扩大。此前阿里在中国首届进博会上承诺“五年内完成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也将由天猫进出口事业部完成。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早在2016年就曾说过,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

阿里虽然保持着强劲的收入增长,2018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1.5亿元,同比增长54.5%,增速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在50%以上,占总收入85%的核心电商收入增长56%,但从长期来看,电商的收入增长也将受到流量见顶影响。

内部信提及,天猫超市事业群将整合原有天猫超市和淘鲜达业务,与阿里大生态内的大卖场、超市等合作,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超市新零售模式。这意味着,未来天猫超市业务或将进一步与盒马鲜生、大润发等进一步整合。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李彦宏发公司架构调整信,宣布启动新一轮战略升级,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战略下,进一步提升技术平台核心优势,同时加速推动AI时代产业智能化的升级。

单看百度此次技术架构调整,可看出自陆奇离任之后,其所划定的主航道战略渐渐发生偏移——原本确立百度Feed流与AI两大主航道代表未来,为主航道保驾护航的其他业务代表百度“现在”。

如今,百度信息流与大搜事业部比重越发倾斜,亲自带信息流业务的李彦宏经常出现在百度 科技 园5号楼与核心团队一起开会。

2018年百度历次财报也直观反映了人工智能仍需落地时间,以及盈利业务越发侧重的趋势。

10月31日,百度2018财年三季报显示,营收之中,占最大比重的仍是在线营销收入。2018年第三季度,百度在线营销收入达225亿元,同比上升18%。CFO余正钧表示,百度计划将信息流模式复制到其他产品上,如短视频产品好看视频。

李彦宏称,该季度财报成绩主要得益于百度搜索、信息流及人工智能新业务的显著增长。但财报具体数据显示,真正落到口袋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搜索与信息流部分,AI业务仍处于不断拓展合作边界、试水商业落地的初始阶段。如此来看,百度在to B端业务发展历程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抢占云端

结合2018年9月,腾讯完成的产业互联网转型架构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技术委员会;以及11月阿里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在2018年年尾,BAT三家巨头齐步向to B领域转型,而且都将 to B 布局的重点放在了云计算。

这是由于云计算容易标准化,用马化腾的话来说就是“能成为互联网的水电煤”,谁掌握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主导权,谁就更可能在互联网下半场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关于云计算最知名的讨论发生在2010年。当阿里掌门人马云已经押宝云计算时,腾讯掌门人马化腾认为今日讨论云计算为 时尚 早,百度掌门人李彦宏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

这也奠定了三家公司云服务发展的基础。阿里云2015年起就作为单独业务出现在阿里财报中,是国内最早公布收入数据的云服务商,也是跻身全球云服务行业第一梯队的云服务厂商;腾讯财报的统计口径中,支付和云服务一起被放入“其他”,是腾讯各大业务中增长最为迅猛的板块,腾讯云是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云的云服务提供商。

在2018第三季度之前,腾讯云从未公开过收入,毕竟公开收入意味着公开与阿里云的差距。伴随着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在三季报中首次公布了云服务收入。2018年前三季度,腾讯云收入逾人民币60亿元;同期阿里云收入为147.5亿元,是腾讯云同期的近乎2.5倍。

据IDC去年12月13日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超30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83%,创新高。IaaS市场之中,阿里云占据43%市场份额,腾讯占11%,而晚腾讯两年,晚阿里四年,成立于2012年的百度云身处“其他”一项之内。

腾讯云正在展示出后发优势,增速要快于阿里云,腾讯云同比增长速度一直超过或等于100%,阿里云增速曾回落至90%左右。某种意义上,此前腾讯云只是腾讯业务支撑部门,组织架构调整后腾讯云会是公司先锋部门。在腾讯举公司之力拥抱产业互联网之际,腾讯云仍有着潜力。

腾讯投资半径与金额超过了阿里与百度之和,腾讯生态也会为腾讯云导流。马化腾曾公开表示,腾讯投资零售可从三点受益,分别是云、支付和广告。这个逻辑同样可延伸至其他领域,腾讯生态公司普遍会采购腾讯云。

在最新的架构调整中,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阿里云从一家纯技术的公司变得更加商业化。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19个地区运营了多达52个可用区,成为首家覆盖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这全球前五大云计算市场的中国云计算厂商。美国权威机构Gartner统计,阿里云营收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前三。

工信部2017年4月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的发展目标;2018年8月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行业企业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

家乐福离开,麦德龙被卖,沃尔玛关店,大润发为什么越活越好?

作者:陈赋明,《商业评论》栏目主编

1998年,大润发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大卖场。在此后十几年里,凭借主攻二三线城市的开店策略、极其精细化的门店运营、总部集权加门店分权的混合管理模式,大润发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到2009年,大润发已在全国21个省市及自治区开设了143家门店,年营收达到404亿元,单店业绩超过3亿元。

作为独立零售品牌,大润发超过家乐福和沃尔玛,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运营效率最高的零售商。事实上,自那时起,大润发就一直保持了中国零售业领头羊的地位。

不过,就在大润发登上零售业宝座的同时,中国的消费市场环境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局。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带来了新的零售业态,而且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这些变化很快就波及了大润发。2011年开始,虽然大润发总营收仍在持续增长,但作为商超行业最重要的经营指标——同店销售增长趋缓,并在2014年进入了负增长。

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2014年年报显示,同店销售增长减少,主要原因在于整体消费市场增长放缓、用户消费渠道更加多元化。

面对年轻消费者的不断流失,传统大卖场该何去何从?

时任大润发董事长的黄明端很清楚,大卖场要生存下去,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能够与年轻消费者建立连接。 既然年轻消费者都去了线上,大卖场也必须到线上去。

于是,2013年底,大润发上线了自营B2C电商飞牛网,开始了互联网化、数智化的 探索 。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高仓储成本、高履约成本、高流量成本、低配送效率,让飞牛网陷入持续亏损的窘境。

3年后,飞牛网转型,以店仓合一的模式,兵分两路, 探索 线上线下整合。

一路是开发大润发优鲜App,为门店周边5千米内的顾客提供B2C生鲜一小时到家服务,满足年轻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另一路是推出大润发e路发App,为门店周边的中小超市、餐饮、 娱乐 、企事业单位等提供B2B进货服务。

2017年底,阿里巴巴投资高鑫零售,大润发的数智化转型进入了快车道。

到今天,大润发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的414家大卖场都完成了数字化改造,除了大润发优鲜App,还通过阿里系的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等多个端口,为门店周边5千米内的顾客提供一小时到家服务,为5千米~20千米内的顾客提供半日达服务。

截至目前,大润发线上会员已有1000多万,其中20%~30%与线下门店会员重叠。线上日单量接近40万笔,线上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20%,未来希望能达到50%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线上版大润发。

2019年,大润发生鲜电商实现全面赢利,并且同店销售增长指标在连续5年的负值之后开始转正。

大润发的卖场遍布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华南五大区域,服务覆盖全国29个省市及自治区,拥有10多万名员工和10万多名导购,每天为400多万顾客提供服务。

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避免可能的断网给门店生意带来影响,大润发的基础设施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区域总部系统、门店系统、POS机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基本上每个门店都有自己的一台服务器。

总部系统和门店系统之间并不是实时在线,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是以日结的方式批次上传或下达。

当新的时代推动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它们到线上做生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时候,一道坎摆在了它们面前——分布式架构无法支撑线上生意,更无法适应线上线下一体化。

大润发CTO陈俞安解释说,如果零售企业想基于LBS,以店仓合一的模式,给门店周边的用户提供到家服务,不仅需要集中式架构来承接所有用户的App或第三方平台,还需要让部署在集中式架构中的业务系统与每个门店的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混合式架构,即一部分业务系统在集中式架构中,一部分业务系统在线下的分布式架构中。

2016年,盒马出现了。这种 以门店为中心、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模式,让大润发看到了机会 ,因为这种模式比较匹配大润发的核心优势——供应链和门店网络。

于是,大润发决定转型,开发了大润发优鲜App和e路发App,分别为门店周边的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提供到家和进货服务。

由于线上订单需要线下门店发货配送,所以,集中部署在混合云上的线上零售业务系统需要与每家门店的业务系统,进行会员、支付、库存、营销、物流等数据的交互,由此形成了混合式系统架构,既有原来门店的分布式架构,又有能够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云端集中式架构。

2017年底,获得阿里巴巴投资后,大润发开始将部署在第三方云上的系统和设备迁移到阿里云上。大润发原来的云架构由此变成了本地IDC+阿里云的混合云。

当然,无论是混合式系统架构,还是混合云,都不是大润发的最终目标。陈俞安透露,大润发的混合式架构相当复杂,数据流转需要从总部到门店,门店到云端中台,云端中台再到阿里中台,中间只要有一个地方断开,整个系统就会出问题。

所以,他们希望能够简化数据流转路径,而要做到这一点,只能把所有系统都集中到云上,这样就能直接在云里进行操作。

为此,大润发准备用两三年时间,把原来线下的系统都搬到阿里云上,将现在分布式和集中式混合的系统架构,彻底升级为部署在云端的集中式架构。

同时,现在的IDC会在服务器到期后不再购置新机器,部署在IDC的业务系统则会迁到阿里云上。到那时,IDC+阿里云的混合云配置,就会变成纯阿里云。

大润发在成立之初,就导入了ERP系统。有了ERP系统,再加上多年的功能开发和优化,大润发线下门店的业务流程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供应链、商品、交易、会员等数据都沉淀在系统中。

2013年,面对电子商务的猛烈冲击,大润发开始 探索 线上零售,推出了飞牛网自营电商,以期触达日益壮大的线上消费群体。

但是,飞牛网这种模式挑战太大,在连续亏损几年后,大润发看到了新零售的机会,于是,放弃自营电商的想法,将飞牛网转型为线上线下融合的门店配送业务。

消费者通过大润发优鲜App,可以享受最近门店的一小时到家服务,商户则可以通过大润发e路发App,获得最近门店的次日达进货服务。

不过,无论是大润发优鲜还是e路发,拉新能力有限,其用户大多来自线下门店的原有用户。阿里的投资则为大润发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线上市场。

2018年3月,大润发开始接入淘宝的淘鲜达项目。跟大润发优鲜一样,淘鲜达项目也是针对生鲜食品的1小时到家服务,所以,对大润发来说,等于在大润发优鲜App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触达线上消费者的端口。

更重要的是,这个端口位于手机淘宝上,后者的巨大流量不仅给大润发门店带来了可观的线上销售,也让大润发迅速获得了大量的新用户。

此后,大润发又入驻饿了么平台,还与天猫超市达成“共享库存”的合作,为门店周边5千米内的用户提供一小时达服务,为5千米~20千米内的用户提供半日达服务,进一步扩大了大润发的线上流量和用户数量。

至此,大润发的新零售业务就有了四个线上端口,消费者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端口下单。门店收到来自不同端口的订单后,会通过同一个履约系统进行配送。

“我们前端不一样,后端完全一样。我们把邻近社区的订单合成一批,交给一个小哥去送,订单够密集,配送效率才高。”陈俞安解释道。

截至目前,大润发所有414家门店都已接入一小时配送到家服务,有200多家门店已上线天猫超市半日达服务。线上用户数已突破3300万,活跃用户数超过1000万;e路发商户数超过53万,活跃商户接近24万。

据大润发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吴春相介绍,线上四个端口的用户人群虽有部分重叠,但总体区隔明显。

大润发优鲜以家庭用户为主,大部分是大润发的忠诚用户;淘鲜达和天猫超市主要是白领阶层;饿了么则属于更年轻的外卖群体,主要购买零食和水果。

除了线上的数字化端口,大润发也在尝试社区团购模式来触达更多用户。

一方面,大润发跟菜鸟合作,由后者把菜鸟驿站的站长发展成团长,让他们去建立和运营社区团购群,然后在小程序下单,由大润发门店统一配送到社区。

另一方面,大润发自己也组建了专门的团队来开发团长,还有e路发的业务代表也可以开发团长。

在拓展线上销售端口的同时,大润发也对所有门店实施了新零售改造,使它们具备线上运营能力。门店使用了阿里云POS机和自助收银机,既打通了跟阿里的商品和库存数据,也将门店支付环节变成了消费者数字化触点。

为了提高拣货效率,在20分钟之内完成场内拣货,门店安装了悬挂系统,并部署了快拣仓。

陈俞安解释说:“门店货品,尤其是生鲜品和快消品,基本上都是线上线下共用的。对于周转比较快的货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线上顾客下单了,门店还没来得及拣货,货品就被门店顾客买走了,或者货品已被门店顾客放入了购物车,但还没有结账,线上库存仍显示有货。为了避免类似的缺货,我们对周转慢的长尾货品不做区隔,对周转快的货品,就专门建了快拣仓进行物理区隔。目前,我们出货的缺货率在0.6%左右。”

为了保障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高效、流畅的运营,尤其是大润发在线上有多个零售端口,又要对接线下各个门店的分布式系统,大润发需要一个中间的系统来实现线上线下的对接和交互。

2017年上线大润发优鲜App和e路发App,开始做新零售时,大润发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中间系统,并称之为大润发中台。这个业务中台当时部署在大润发的IDC+第三方云的混合云上。

获得阿里投资后,大润发加快数智化进程,在门店引入了阿里云POS机,并接入了淘宝的淘鲜达项目,于是就把业务中台迁到了IDC+阿里云的混合云上,以便跟阿里中台进行交互。

未来,等到混合云变成全部阿里云的时候,大润发业务中台也会集中到云端。

现在,业务中台以秒级速度实时跟大润发优鲜App、饿了么、阿里中台进行交互,同时也跟所有门店的业务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取库存、价格、商品、物流等数据。

只是大润发门店的ERP系统是单机系统,没有服务能力,所以大润发又在各个门店部署了一套本地系统,作为业务中台和门店系统之间的中转站。

通过云端的业务中台,大润发实现了多渠道业务同时上线,并能够进行统一的资源管理、数据管理、运营管理、业务管理,有效推动了整体业务的稳定增长。到2019年底,大润发线上零售业务已经实现赢利,而门店的同店销售增长也开始转正。

在全渠道新零售业务卓有成效的同时,大润发也在用数字化、移动化手段重构门店的底层效率。

以前,由于采用ERP系统,门店的移动管理比较少。每天,基本上都是一早打出一大堆报表,分发给门店相应的人员,他们拿着报表去做上面列出的任务,所有任务做完,再把报表交回。

现在,大润发利用PDA设备,把门店收货、理货、上架、拣货、包装、配送、盘点等作业,都做成了移动化管理。

“很多工作可以通过系统分派到相应人员的PDA上,他们接到任务去完成,然后直接在设备上点击上报就行了。”陈俞安解释说。

大润发还开发了一个店总参谋App,店总在自己的手机上就能随时查看门店的销售、履约等情况。

ERP系统让大润发门店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而利用系统中沉淀的进销存数据,大润发建立了非常强大的商品管理能力。不过,除了进销存,其他数据比如会员,更多时候就只是数据了。

2014年,大润发推出飞牛网,开始做线上。“我们知道,在线上,人跟交易是要关联的,而且是单个人和他的交易,所以,我们需要把交易都抽取上来。”陈俞安说。

刚好,当时大数据技术已经成熟,大润发就利用一个大数据开发框架,在自己的混合云上建立了数据中台。只是这个开发框架采用开源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所以目前,大润发正在跟阿里合作,利用阿里的DataWorks大数据开发平台和MaxCompute大数据计算服务,在阿里云上重建数据中台。

预计今年年内,大润发会先把会员、交易、履约等相关数据导入新的数据中台。到那时,大润发就可以利用颗粒度更细的线上会员画像,实现个性化精准营销。

借助阿里的产品和工具,大润发可以预判新店周边有多少用户,分布在哪些区域。开店后,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周边用户已经开发了多少,渗透率如何,购买频次如何,偏好哪些品类等。

对于线上订单的履约配送,是大润发和蜂鸟即配合作来完成的,整个过程完全靠数据来驱动。

当大润发门店系统收到线上多个端口的订单后,会自动将订单分派给拣货员,后者根据PDA上显示的订单信息分区拣货。拣完货、打好包后,拣货员在PDA上点击完成,订单信息就会自动流转给蜂鸟的智能调度系统,由系统自动通知骑手进行派单。

蜂鸟为大润发定制了驻店配送模式,以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配送准点率达99%。

同时,蜂鸟系统会根据订单覆盖区域、配送路线,将同一区域的多个订单集合起来,交给一个骑手进行配送,不仅极大提升了配送效率,也增加了骑手收入。

在陈俞安看来,接下来十年IT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智能化。数智化能力一旦沉淀在公司里,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大润发虽然有一套完整的ERP系统,能产出很多报表,但这些报表只是资料和信息。阅读这些资料和信息,然后把它们转换成一个恰当的决策,基本上还是靠人。

当然,决策也分不同层次,有些属于日常型决策,有些属于业务型决策,有些则属于战略型决策。

实现智能化以后,日常型和业务型决策是可以被取代的,这样,经营效率会更高。

比如,大润发做一小时到家业务,有两件事很重要。一是,库存要准确,因为顾客下单后一小时就要送达。二是,要有足够人力来配送订单。

而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得提前储备库存和人力。但是,储备多少才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大润发必须尽可能准确地预测订单。

起初,大润发预测线上订单都用人工,提前一个礼拜,一家店一家店进行预测,准确率大概在90%。去年年初,大润发开始尝试利用阿里的智能系统进行预测。

“刚开始,智能预测有点笨,准确率在70%~80%,有时只有60%多,因为它需要考虑很多决策因子,需要不断用数据进行训练。”吴春相说。

经过快一年的调整和学习,今年4月1日,大润发开始全面启用智能系统预测订单,而且预测的是每个门店每天的订单,准确率已经超过人工。

“有了准确的订单预测,我们就能提前准备好库存和人力,经营效率就会得到优化。后面,我们会继续对智能系统进行调整,让它学习新的东西,希望未来预测能达到小时级。”吴春相补充道。

陈俞安认为, 智能化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 。

大润发是流通商,一头连着消费端,一头连着供给端,两端之间就像一个管道,常常会有堆积的地方。如何通过一个更有效率的系统,让这两端之间不要有任何堆积,又能顺畅地流通,是大润发应该去做的事情。

比如,现在,门店跟总部的交互是日结,总部收集信息后反馈给厂商可能需要两三天,然后厂商再发货可能是一周以后的事了。这段供应链的信息流通其实是迟缓的。

将来,在互联网和智能化的架构下,如果信息流通能变成秒级,这对整个供应链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 探索 的。

所以,在数智化转型上,大润发接下去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基于云架构的更主动、更智能的IT系统,同时,利用阿里的资源和能力来培养大润发的智能化能力。

“当我们有这样的能力的时候,我们的决策就会比其他零售企业快一些,经过日积月累,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陈俞安憧憬道。

上一篇:阿里云mc服务器(云服务器开mc服务器)
下一篇:阿里云老用户(阿里云老用户续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